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728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现代汉语通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2.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3.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他”。

4.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

[mai][mA]

有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因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

二、简答题

5. 绘制一个简表,说明四种语体及其风格。

【答案】

6. 说明语体的基本属性。

【答案】语体的基本属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民性

任何一种语体从产生到发展都是千白万人长期创造的结果。语体系统的建立是长时间很多人运用语言的结晶,是全民族的集体财富。语体是不可能依靠某个个人来创造的。同时语体是为全民服务的,对全民具有约束力。地域方言、社会方言都有某些特殊或特定的使用群体,有某些独特的语言特点,语体与此不同,它只是运用全民共同语的功能变体。

(2)体系性

语体是一个系统,现代汉语的语体系统是由不同的语体类型构成的,谈话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时评语体、公文语体、广告语体等等。任何一种语体类型的组成要素也是体系化的,涉及语音、词汇、句子、修辞格、篇章结构以及一些非语言要素等。在一定历史时期,语体系统是稳定的、封闭的,这使得不同的语体可以区别开来,但语体系统也是发展的、变化的。

(3)层次性

语体是有层次的,现代汉语语体系统就是不同的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语体的层次性要有一定的限度,语体系统不可以无限制、无休止地划分下去。语体系统中不同层级的语体类型的划分,标准应当一致。

7. 丰富的同义词的存在,对于交流思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作用,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例如“望见、瞻仰、看”这一组同义词,分别用在下文的不同的句子里,就表达出不同的情景和感情。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刚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

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

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刚铺成的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来仔细瞻仰纪念碑。(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

在这段文字里,“望见、看、瞻仰”都有“使视线接触”的意思。未进广场,离纪念碑还远,当然用表示“远看”的“望见”。为了强调纪念碑上的八个金色大字清晰耀眼,为了避免重复、呆滞,换用了“看”。为了表达走到近处怀着崇敬心情的观看,就用了“瞻仰”。

(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中有这样一段:“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行颁布。望即以此....为准,深入教育,严格执行。”(《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41页)其中,“望即以此为准”就..

是“希望就拿这个作标准”。前者是书面语词,后者是口语词。这是一个“训令”,要求措辞郑重、严肃,选用了书面词语,“训令”特有的风格特点就显示出来了。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例如,无论有几十桩毛病,几百条缺点,但是到了是非黑白的紧要关头,爱和憎是强烈而鲜....

明的。(袁鹰《蓦然回首》)

上例中的“毛病”与“缺点”是一组同义词,分别用在上下文里,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可以使语气委婉

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表达一种委婉的语气,可以选用不同色彩的同义词。例如,把“经济落后的国家”委婉地说成“发展中国家”,把“死”说成“老了”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例如,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袁鹰《井冈翠....

竹》)

8. 简述汉语吸收汉语外来词的形式,并举例说明外来词的汉化。

【答案】(1)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形式

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例如:法兰西、巴尔于、镑、加仑、模特儿、摩托、马达、幽默、浪漫、取缔、景气、哈达、喇嘛等等。引进外族有、本族所无的词语的方法不外是采用或交叉采用音译、意译和借形这三种方法。根据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大致分为四大类:

①音译

a.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一般称为音译词。其中有纯音译的,例如: 休克(shock 英) 扑克(poker 荚) 奥林匹克(Olympic 英)

苏打(soda 英) 巴士(bus 英)

沙发(sofa 英) 苏维埃(COBeT 俄)

b. 有选用与外语的音节相同而且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来翻译的,例如:

苦力 逻辑 幽默 模特儿 维他命

②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或音意兼译

把一个外语词分成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两部分合成一个汉语词。例如,

,把外语的"romanticism ”的前半音译成“浪漫”后半意译成“主义”合成“浪漫主义”。又如“chauvinism

(沙文主义) Marxism (马克思主义)”。也有反过来先意译后音译的如ice-cream (冰激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