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D.中美关系进入结盟新时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不结盟运动() A、形成了与美苏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改变了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 C、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D、缺乏明确而坚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发表各自意见。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依据这些材料,下列叙述最为适宜的是() 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 B.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 C.两位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 D.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
太平天国在《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例,皆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其由天国设立的买卖机构经营。1854年春夏间允许居民申请开店“赴圣库领本,货利悉有限制,”后恐市中人多聚众生事,令“各店俱歇”.在废除南京城内商业同时,在城垣外设立由天国官员管理的买卖街,将城与市在空间上严格区分开。太平天国城市商业政策变化表明() A.城与市分离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设想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时代。 C.农民阶级革命斗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D.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