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4岁,因“发热伴面颊肿痛4d,腹痛1d”来诊。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左面颊肿痛,伴头痛、畏寒,自行服用“消炎药”未见好转,体温最高达40℃,无恶心、呕吐,曾就诊于当地医院,予以“利巴韦林(病毒唑)”等治疗,2d后患者左面颊疼痛减轻,但发热、头痛无明显改善,1d前出现腹痛,较剧,以中上腹痛为主,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肩背部放射性疼痛,无腹泻、腹胀,无呕血、黑粪。患者否认胆囊炎、胆石症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病史,吸烟15年,3~4支/d,饮酒少量。查体:T38.5℃,P100次/min,R18次/min,BP100/60mmHg;颈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侧面颊可触及一2.5cm×2.0cm包块,皮肤不红,包块质中,轻压痛,腮腺口无脓液溢出,咽轻度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脏检查无殊;腹平软,左中上腹轻压痛,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肿大的胰腺,肠鸣音减弱;睾丸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病理反射未引出。应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 A.局部冷敷。 B.选用羧苄西林抗感染。 C.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D.干扰素。 E.肾上腺皮质激素。 F.选用氧哌嗪青霉素抗感染。
常用的治疗八法不包括() 和法。 消法。 清法。 攻法。 温法。
虚秘包括() 气秘。 气虚秘。 血虚秘。 冷秘。 阳虚秘。
吴茱萸治胃寒呕吐证与其何种功效有关()。 降逆止呕。 补火助阳。 化湿和胃。 补气健脾。 温中散寒。
麻疹的临床特征包括() 发热、咳嗽、鼻塞、流涕。 流泪。 全身发红疹。 麻疹科氏斑。 颈后淋巴结肿大。
最早提出制方理论的医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