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817计算机网络基础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 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B 、400B 和500B 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个和第3个TCP 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

A.300

B.500

C.1200

D.1400

【答案】B

【解析】首先应该计算出第二个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第三个段的第一个字节序号为900, 由于第二个段有400B ,所以第二个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为900-400=500。由于确认号就是期待接收下一个TCP 段的第一个字节序号,所以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500。这一题相对比较简单,考生只要理解TCP 发送确认号的原理就可以了。

2. 设源站和目的站相距40km ,而信号在传输媒体中的传输速率为200km/ms。若一个分组长度为4KB ,而其发送时间等于信号的往返传播时延,数据的发送速率是( )。

A.81.92Mbps

B.40.96Mbps

C.163.84Mbps

D.20.48Mbps

【答案】A

【解析】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一个分组从一个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信号在传输媒体中的单程时延=源目的站距离/媒体传输速率。发送时间=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由已知条件可知,在源站和目的站之间的单程传播时延为:

40km/200(km/ms)=0.2ms,

即往返传播时延为0.4ms 。设发送lb 的时间为Xs/b。

解得所求数据传输率为

3. 下面给出一个URL 地址:http ://www.csai.cn/docs/index.html, 对它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http 表示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

B.www.csai.cn 标识了要访问的主机名

C.www.csai.cn/docs标识了要访问的主机名

D. 整个地址定位了要访问的特定网页的位置

第 2 页,共 44 页 由已知条件,发送时间等于信号的往返传播时延,

【答案】C

【解析】每个URL±也址由两部分组成,即内容标识符(Identifier )和位置(Location )。例如下面的地址,http ://www.csai.cn/docs/index.html, 其中http 告诉IE 使用http 协议而不是别的协议,诸如FTP , Gopher , News 来创建当前页。其中www.csai.cn/docs/index.html标识特定的网页的位置,这部分又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www.csai.cn 为域名或称为主机名:/docs/index.html为特定Web 资源名,即主机下的Web 文件。

4. 一个TCP 连接总是以1KB 的最大段来发送TCP 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 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 (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 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 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 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的大小是( )。

A.7KB

B.8KB

C.9KB

D.16KB

【答案】C

【解析】当拥塞窗口为16KB 时发生了超时,慢开始门限值减半后将变成8KB ,发送窗口变为1KB 。下面逐一列出各个RTT 之后的拥塞窗口大小。

①开始重传:此时拥塞窗口为1KB ;

②第一次RTT 结束:执行慢开始算法,此时拥塞窗口为2KB ;

③第二次RTT 结束:执行慢开始算法,此时拥塞窗口为4KB ;

④第三次RTT 结束:执行慢开始算法,此时拥塞窗口为8KB ;

⑤第四次RTT 结束:由于第三次RTT 结束的时候拥塞窗口的大小已经和慢开始门限值相等,

所以此时应该结束使用慢开始算法,转而使用拥塞避免算法,故此时拥塞窗口为8KB+1KB=9KB。

5. 在如图所示表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it/s,分组大小为1000B ,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图 某分组交换网络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答案】C

第 3 页,共 44 页

【解析】“存储-转发”的概念:当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因为分组的大小为1000B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故每个分组的数据部分为980B , 所以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应该拆分为1000个分组进行传送,每一个分组1000B (加上了头部20B ), 所以一共需要传送1000000B 的信息,而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it/s, 即12.5MB/S, 所以主机H1传送完所有数据需要的时间是

80ms 时恰好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H1发出去,此时还没有被主机H2接收。由于题干已经说明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所以应该走一条最短的路径,才能使得时间最少,从图20-2中

,才能到可以看出,直线走最短。此时最后一个分组需要经过再次存储-转发(不考虑传播时延)

达主机H2, 每次存储转发的时间为1000B/(12.5MB/s)=0.08ms, 故两次存储转发需要0.16ms 。

综上所述,总时间为:80ms+0.16ms=80.16ms。

6. 如果TCP 来回路程时间RTT 的当前值是30ms ,随后应答分别在20、30ms 和25ms 到来,那么新的RTT 估算值不正确的是( ),假定a=0.8。

A.28ms

B.28.4ms

C.27.72ms

D.29ms

【答案】D

【解析】对于每一条连接,TCP 都维持一个变量RTT , 它是当前到达目的地的最佳估计值。当发送一个报文段的时候,启动计时器,查看应答要花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太长,就要重发报文段。如果应答在超时前返回,TCP 就测量应答花了多长时间,比如说是M ,然后用下列公式更新RTT 值:

现在,

所以,

即新的RTT 估算值分别为28ms ,28.4ms ,27.72ms 。

7. 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

A.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答案】A

【解析】首先,考生需要知道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采用的是IP 。这样就可以根据IP 数据报的首部来判断网络层提供的是什么服务。

(1)无连接与有连接区分:该协议是否使用连接,只需看其首部有没有建立连接的字段。显

第 4 页,共 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