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知识题库>血液造血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患者,女性,18岁。双下肢反复出现瘀点、瘀斑1年,脾刚可触及。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109/L,血小板40×109/L,出血时间5分钟,凝血时间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血管性假血友病
B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 . 过敏性紫癜
D . 脾功能亢进
E . 再生障碍性贫血

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的特点有()。 整体性。 差异性。 针对性。 实操性。 预见性。 镁离子在DNA或RNA体外扩增反应的浓度一般为() 0.3~1mmol/L。 0.5~1mmol/L。 0.3~2mmol/L。 0.5~2mmol/L。 以上都可以。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 干细胞存在内在缺陷。 造血微环境存在缺陷。 遗传性疾病。 干细胞损伤。 患者,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成熟障碍。 血小板释放减少。 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 脾脏破坏血小板。 CD4+T细胞的表型是(). TCRαβ+CD2-CD3+CD4+CD8。 TCRαβ+CD2-CD3-CD4+CD8-。 TCRαβ+CD2+CD3+CD4+CD8-。 TCRγδ+CD2-CD3+CD4+CD8-。 TCRγδ+CD2-CD3+CD4+CD8-。 患者,女性,18岁。双下肢反复出现瘀点、瘀斑1年,脾刚可触及。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109/L,血小板40×109/L,出血时间5分钟,凝血时间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从病史资料反映年轻女性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最可能的诊断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