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全文共分爲五大部分。
第一章,研究概況。第一節,選題緣起:簡介本文選題緣由,明確本文的寫作意義;第二節,研究現狀:概述文字學研究史上學者有關《六藝綱目》的研究及評價,挖掘第一手資料;第三節,研究方法:廣泛參考宋元明三代關於研究六書的著作,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對該書進行剖析和研究,給予其恰切的評估。
第二章,介紹舒天民和《六藝綱目》。第一節,介紹舒天民的基本情況,主要介紹其表字和生卒年代;第二節,說明《六藝綱目》寫作目的與成書時間、成書條件。
第三章,《六藝綱目》的版本、體例與收字。第一節,《六藝綱目》版本的羅列及選定;第二節,體例,依據原書總結其獨特的編排體例和說解體例。第三節,《六藝綱目》的收字與字體。
第四章,《六藝綱目》的“六書”說。第一節,文字的產生與“六書”的重要性。介紹舒氏對於文字產生與“六書”由來的認識,他認識到文字的生成是一個從少變多的進程及“文”與“字”在文字學中的區別;還認識到“六書”是治學的先決條件,是領悟辭章、通曉文意的基礎和必要手段。第二節,六書定義與分類。舒氏對六書的定義與分類體現在《六藝綱目·卷下·六書》中,他對六書各書進行重新定義和分類。舒氏對“六書”的定義和分類有很多獨到之處,如參照鄭樵分象形爲具體象形和抽象象形兩大類、十六小類,天文地理都囊括其中,符合古人的生活情況和文字實際,為我們瞭解象形字開拓了全新的維度;將“聲兼其意”的諧聲字單列出來,異於傳統之諧聲字聲符不表意而突出其聲符兼表義的作用,值得肯定;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後代學者經常批判的以“转形互用”爲轉注就有一定的不合理之處,有些例字違背了造字的本來意圖,等等;第三節,六書層次與次第。舒氏按照六書產生的先後次序和表意的特徵將“六書”分爲“象形”、“ 指事、會意、轉注、諧聲”和“假借”,也就是“文——字——文字俱” 三層,六書的次第依次是象形、指事、會意、轉注、諧聲、假借。他認識到六書是逐漸發展演變的,互相聯繫密切,如認爲象形是最初出現的文字,是“文”,是六書之首,以它爲基礎產生了其他五書,有合理之處;但他以假借爲六書之末有待商榷。
第五章,《六藝綱目》“六書”理論的成就與不足。第一節,《六藝綱目》“六書”理論的成就。概括《六藝綱目》“六書”理論在編排、分類等方面較之以前的文字學觀點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第二節,《六藝綱目》“六書”理論的不足,總結《六藝綱目》“六書”理論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之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