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8企业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组织管理? 如何理解组织管理的基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答案】组织管理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设计一个高效率运行的组织结构,将合适的人员配备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使组织实体围绕其目标有效地运转起来,并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发展。

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是组织高效率运行的基础。要使组织实体能高效率地运转,组织管理者还必须将合适的人员配备到合适的职位,使之按职责要求有效地展开工作,完成其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组织管理者必须关注组织人员的选聘、培养和绩效考评,使人员的素质能力与职务要求相匹配,与组织成长发展相适应。此外,组织管理者还必须随时关注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影响,对组织结构的运行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革,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地成长发展。

2. 试述知识传递的一般过程。

【答案】传递的一般过程:传递一翻译一转化。

(1)发展这个框架的理论基础是识别了边界上知识的三个方面的特征:差异、依赖和新颖。边界两边需要传递的知识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可以表现在知识积累的差异,即解决同一问题或执行同一任务的知识在量的累积卜有差别,也可以表现为知识种类的不同,即所需解决的问题不同。促使知识传递的另一个必要的因素是知识间的依赖性,没有依赖性,差异性就不能促使知识传递发生。知识的差异和依赖是知识传递的前提条件。知识的新颖性是对知识的接收者而言的。当知识的新颖程度很低时,知识传递的双方仅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片段(词汇)的支持,传递就会成功,此时发生的主要是信息处理过程,即“传递”。

(2)当知识的新颖程度超过一定的范围,使得仅仅采用语言的结构组织(句法)不再能表达含义模糊的知识,就需要双方建立“共同含义”来传递知识,此时知识传递的关键就是通过诸如建立跨边界的团队、共同工作、使用辅助软件等机制取得共同含义,知识传递主要的行为集中在语义的协调上,即“翻译”。

(3)当知识的新颖程度很高时,仅仅做语义上翻译是不够的,还应当对传递主体的兴趣进行协调和磋商。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双方的合作中,一方获得的最优结果有可能损害另一方,而导致整个任务失败,这要求各方都要结合对方的知识和兴趣转变自己的知识,双方的知识传递主要

为了保证合作任务的顺利实施,这就是“转化”。

3. 转包生产怎样影响总体计划?

【答案】转包生产通过下列方式影响总体计划:

(1)间接影响:转包生产能直接影响供给,转包生产的产量、价格影响企业的供给量,而供给又会影响企业的总体计划。即,转包生产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总体计划。

(2)直接影响:转包生产本身就是总体计划的一部分,转包生产会直接影响着总体计划。

4. 怎样对风险投资进行管理?

【答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风险投资进行管理:

(1)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一般包括项目遴选、项目审查、企业家素质评估和项目决策四个步骤。

(2)风险投资的项目管理

风险投资的项目管理通常包括资金投入安排、股权结构的安排和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

(3)风险投资退出的管理

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风险投资能否成功退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开上市、股份转让以及清理公司。

5. 什么是企业重组? 如何对企业重组进行分类?

【答案】企业重组的含义及其分类分别为:

(1)企业重组的含义

企业重组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走向、市场变动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要求,运用剥离、分拆、员工持股、托管、清算等方式,对企业资产、负债、产权等结构所进行的优化过程。

(2)企业重组的分类

①按企业重组的目的划分按企业重组的目的划分,企业重组可分为生产经营性重组、资本经营性重组和体制变革性重组等;

②按企业重组主体的变化划分,企业重组分为原续整体重组、合并整体重组、主体重组、分离重组以及买壳上市重组;

③按企业重组的内容,企业重组可分为资产重组、股权重组、业务重组、债务重组和职员重组等;

④按企业重组的具体形式,企业重组可分为分拆重组、整合重组和内部优化重组。

6.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主要有哪些? 如何进行选择?

【答案】(1)国际市场的进入模式

①出口模式

出口是国际企业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的最简单的方式。出口方式有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

a. 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出口。

b. 直接出口是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

②许可交易模式

国际许可交易是国内许可方和国外受许可方之间的一种契约协定。许可方通常拥有可向国外受许可方提供的有价值的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或公司品牌,换取的是国外受许可方向国内许可方支付使用费。

国际特许经营是一种综合性的许可协定,是指特许经营权转让方允许受让方利用完整的企业经营,通常包括商标、企业组织、技术、专有技术和培训。

③国际战略联盟模式

国际战略联盟是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参与商务活动的合作性协定。这些活动包括从研究、开发到销售与服务的价值链卜的任何活动。国际战略联盟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股权国际合资企业和非股权国际联盟。

a. 股权国际合资企业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在一个独立公司中拥有股权而形成的企业。

b. 非股权国际联盟是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同意在某种价值链活动上的合作而形成的经济合作联盟,这是一种契约性的合作协定,并不要求建立独立的公司。

④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外国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高级阶段,通常意味着国际企业全部或部分地拥有另一国家的一家公司来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国际企业可以采用在目标国新建子公司或兼并与收购目标国己有公司实现外国直接投资的目标。

(2)国际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以其发展战略为导向,追求利润、控制风险,一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战略目的

a. 如果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目的是为了开发有潜力的市场、经过长期的努力来取得盈利,则企业倾向于选择设立合资企业。

b. 如果战略目的是近期利润,则企业会对各种进入模式的投资、收益与风险进行评价,选择利润较高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②企业能力

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产品与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及其扩散能力等企业能力也都会影响企业选择国际市场的进入模式。

③当地政府规定

目标市场国家特有的法律制度和政府规定,如公司法、税法、专利法、进出口管理条例等都会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

④目标国家及其市场特征

目标国家的各种资源、市场经销网络与消费者的偏好等会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