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石河子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石河子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石河子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11 2018年石河子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20 2018年石河子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28 2018年石河子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35
一、简答题
1. 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体现在哪些力一面?
【答案】(1)农业信息的内涵
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
(2)农业信息技术的的内涵
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对农业系统中的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发布和应用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通信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对象是一切可能产生信息效应的农业系统。研究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农业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中静态的和动态的、定性的和定量的、确定的和模糊的各类信息,使农业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环境循环过程能够得到合理而有效的控制。
(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信息化即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4)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①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有效措施
a.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模拟试验和数据分析,可以降低农业科研的成本,缩短农业科研的时间,提高农业科研部门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程度;
b.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过程的设计、农业投入产出结构的优化、农产品市场状况和应用前景的分析,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度,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佳的产出;
c.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遥感预测,可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d.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较快捷、低成本的力一式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转和农业农村经济政策的宣传。
②农业信息化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手段
a. 通过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农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的互联互通,从而农业发展可以充分利
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农产品市场;
b. 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根据各地的需求信息实现顺畅有序的流动,从而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利条件;
c. 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可以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找到理想的应用场所,农业科技人才也可以根据各地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确定理想的流向。
③农业信息化是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精准化投入、科学化筛选贮藏和加工,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加速农业信息化进程。
④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a. 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
b. 避免农业管理决策部门决策时由于信息不全或信息迟缓造成的偏差,不断提高农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c. 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 试分析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环境条件、主客体特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影响。
【答案】(1)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环境条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①农产品交易的市场设施条件
硬件设施越完备,交易越顺畅,农业龙头企业越容易在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农产品。 ②农产品交易的法律法规条件
法律法规越完善,交易越顺畅,交易成本越低。要达到这些法律的要求,仅靠市场交易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
③农产品交易的其他环境条件
a.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
加入WTO 后,企业及其战略在农业国际竞争当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户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企业连接,提高组织化程度。
b. 国家对农业实行的保护政策,特别是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实行的扶持政策
如果一个国家实施一系列的“绿箱”农业政策,就有利于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c. 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农产品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水平提高以后,可能使农产品的差异性增大,使企业运用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更深更精的加工成为可能。
(2)农产品交易的主客体特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①农产品特性农产品的生产属性、自然属性、质量属性和消费特性等对交易特性有非常大的影响。农产品特性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交易特性进而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a. 农产品的生产属性
农产品的生产属性主要指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生产投入品要求的高低以及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短。
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生产投入品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资产专用性提高,需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农产品生产周期越长,不确定性越大,可采用合同制或一体化经营等组织形式。
b. 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主要指农产品体积的大小、易腐性和易损性。
如果农产品的体积很大,则运输成本增加,销售半径缩小,销售的不确定性扩大; 如果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那么就需要及时销售和处理,就需要在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投入专门的设施和技术,这样就会出现较高的交易频率、质量的不确定性和资产的专用性。
c. 农产品的质量属性是指其质量的可考核程度。
农产品质量具有经验品和信仟品的特性,市场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灵。
d. 农产品的消费属性主要指农产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用途比较单一的农产品,如果没有稳定的交易关系,农户就会面临很大的交易风险。
②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特征
a. 农户的经营特征
农户的经营特征主要表现为农户的经营规模、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专业化的经营大户更倾向于和农业龙头企业结成某种更为紧密的关系。
b. 农业龙头企业的特征
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特征主要指经营目标、经营规模、经营产品、产权结构等。
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按股分红; 合作社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对外追求盈利性,对内要为社员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利润按交易额所占比例分配为主。
经营规模大的企业有更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可能拥有更高的品牌价值,信用程度较高。
3. 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答案】(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①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农业还是工业品的市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