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陛,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2. 木铎

【答案】木铎是中国古代文字未出现之前的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十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这些都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活动接近,因此,前人一度把木铎当做新闻事业的象征。

3. 徐宝磺

【答案】徐宝磺是中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学家、新闻学者,1894年出生于江西九江,字伯轩。1912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任北大教授、北京《晨报》编辑。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闻、经济力一面的课程。1930年6月1日在北平病逝。他所著的《新闻学》一书,是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中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4. 《汇报》

【答案】《汇报》是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74年6月16日创刊,创办人容闭。K 「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为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常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部分股东因此要求退股。同年9月,该报进行改组并改名为《量报》。出版未及一年又因种种困难而再次改组,并更名为《益报》,以示报纸对官府有益而无害,但仍受到官

第 1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