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治医师题库>内科、外科、放疗共用试题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为明确诊断分期,还需完善的检查是()

A . A.胸部CT
B . 头部MRI
C . 脑脊液检查
D . 腹部CT
E . 盆腔CT
F . 骨扫描

患者,女,80岁,被人发现昏迷,大小便失禁10小时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80/100mmHg,心率约110次/分,有房颤,体温37℃,浅昏迷,右侧肢体未见自主活动,肌力增高,Babinski征阳性,GCS=E2+V1+M3=6分,有风湿性心脏病和房颤病史,既往超声检查有二尖瓣赘生物。

。 PNF操作技术中,"特点为一组肌群的向心性、离心性与固定性收缩组合,而无放松"属于()。 等张组合。 节律性起始。 拮抗肌动态反转。 拮抗肌节律性稳定。 拮抗肌稳定性反转。 移码突变是() 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脱落所致的突变。 原来的嘌呤被另一种嘌呤置换,或原来的嘧啶被另一种嘧啶置换。 原来的嘌呤被另一种嘧啶置换,或原来的嘧啶被另一种嘌呤置换。 发生1对或几对(3对除外)的碱基减少或增加。 发生3对碱基的减少或增加。 患者,女性,34岁。主因"发热,尿频,尿急1天"就诊。查体:体温39℃,血压130/70mmHg,双肾区叩痛(+)。尿常规: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10~15个/HP,蛋白(+)。该疾病的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A.口服环丙沙星3天。 B.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7天。 C.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2周。 D.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进行治疗。 E.应用中药治疗。 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的主要肌肉包括()。 胫骨前肌。 ?屈肌、趾屈肌。 臀中肌、臀大肌(上部)、腘绳肌。 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长、短肌。 腰大肌、髂肌、内收肌、缝匠肌、耻骨肌、股直肌。 患者男,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为明确诊断分期,还需完善的检查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