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理工大学企业战略管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共同价值观

【答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这一概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征、行为方式和企业风格。共同价值观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巴纳德提出。

2. 问题业务

【答案】问题业务是指在根据有关业务和产品的行业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相对市场份额标准划分的波士顿矩阵中具有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业务。这类业务,通常处于最差的现金流量状态:

(1)所在行业的市场增长率高,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其生产经营活动;

(2)其相对份额地位低,能够生成的资金很小。因此,企业在对于“问题”业务的进一步投资上需要进行分析,判断使其转移到“明星”业务所需要的投资量,分析其未来盈利,研究是否值得投资等问题。

3. 明星业务

【答案】明星业务是指在根据有关业务和产品的行业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相对市场份额标准划分的波十顿矩阵中具有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业务。这类业务处于迅速增长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企业的全部业务当中,“明星”业务在增长和获利上有着极好的长期机会,但它们是企业资源的主要消费者,需要大量的投资。为了保护或扩展“明星”业务在增长的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企业应在短期内优先供给它们所需的资源,支持它们继续发展。

4. 资源的不可模仿性

【答案】资源的不可模仿性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的不可模仿性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l )物理上独特的资源。有些资源是物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是不可能被模仿的。

(2)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指那些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的资源。

(3)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资源。指公司对有些资源的形成原因并不能给出清晰的解释。

(4)具有经济制约性的资源。指公司的竞争对手己经具有复制其资源的能力,但因市场空间有限不能与其竞争的情况。

5. 企业任务说明书

【答案】在战略计划制定过程中,企业任务说明书是一项重要的工具,用来回答企业处在什么经营领域、企业服务的顾客是谁、企业为什么要存在等问题,以强化企业的目的感。在创建一

家新的企业,或重新规定现有企业的经营方向时,战略决策者必须确定该企业的基本目的、特征与经营理念,形成企业的战略态势。从战略的角度来讲,这些内容的成果便是企业的任务。为了清晰地说明企业的任务,企业往往用企业任务说明书详尽而全面地说明自身与其他企业在企业类型上的区别,阐明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的经营范围。企业任务说明书不仅将战略决策者的企业哲学具体化,还需要揭示企业所要树立的形象,反映企业的自我观念,指出主要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以及企业力图满足顾客的基本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任务说明书反映了战略决策者的价值观以及考虑的重点。企业任务说明书的要素包括企业目标:经营理念:产品、市场与技术:自我观念:公众形象。

6. 指挥型实施

【答案】指挥型实施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战略中的基本模式之一。在这种模式里,企业管理人员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重点考虑战略制定问题。高层管理人员或者自己制定战略,或者指示战略计划人员去决定企业所要采取的战略行动。企业管理人员一般采用份额增长矩阵和行业与竞争分析作为分析手段。一旦企业制定出满意的战略,高层管理人员便让下层管理人员去执行战略,而自己并不介入战略实施的间题。这种模式的缺陷是,不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稳定的行业里的小型企业会有效地运用这种模式。在原有战略或常规战略变化的条件下,企业实施战略时不需要有较大的变化,实施的结果比较明显。

7. 企业文化传播

【答案】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企业文化特质广泛而持续地传播、扩散和流动,就能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共同享有。企业文化特质的传播只有通过企业全体成员的交往才能实现。企业中的各种关系是动态的交往关系,在交往中以各种形式和媒介沟通信息,交流观念和情感体验,这一活动过程是双向传播、相互作用的。企业成员正是在文化传播中使群体的行为得到协调,产生共同的信念与目标。新成员所带来的与企业文化不相适应的异质文化,可以通过企业内的文化传播,与企业文化特质相融,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员。

8. 经营范围

【答案】经营范围又称企业的定域,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领域。它反映出企业目前与其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大多数企业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来确定经营范围。只有产品与市场相结合,才能真正形成的企业的经营业务。企业确定经营范围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从产品角度来看,企业可以按照自己产品系列的特点会和根据产品系列内含的技术来确定经营范围。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市场来描述经营范围。

二、思考题

9. 公司战略的实施动因是什么?

【答案】公司战略的实施动因包括实施公司战略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

①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平均成本会随着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山于生产数量的增加,单个工人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较窄的范围之内,从而开发出或利用更多的专业化技能。而且,只有达到足够的生产规模,高技能和高成本的劳工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②在众多业务中形成与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公司同时生产和出售多种产品的成本会低于单独生产和出售同样数量的单一产品的成本的现象。从寻求范围经济的角度出发,企业希望在两个或多个经营单位中分享如制造设施、分销渠道、研究开发等资源,减少在各经营单位的投资,降低成本。

③建立进入障碍

企业实行整合,特别是实行纵向整合,可以控制关键的投入资源或控制销售渠道,从而对行业的新进入者建立了进入障碍,防止竞争对手进入企业的经营领域。这时,企业不仅保护了自己原有的经营范围,而且限制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使企业可以在较高的价位上制订价格,获得较大的利润。

④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企业违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都会增加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横向并购,特别是把竞争对手并购过来,可以减少竞争,增加市场份额。纵向并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垄断性,如通过并购形成对原材料或销售的垄断等。

⑤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通过并购,能增加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实行经营的多元化,从而有可能减少企业的风险。同时,可以避免投资新建所带来的风险。对于小企业来讲,通过并购,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避免发生则务困难的风险。

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

企业为了保证自己主导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形成自己的差别化,常常进行纵向整合。

⑦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通过并购,管理完善的企业可以改善被兼并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转亏为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⑧纠正企业目标差距

企业制订有关增长率、收益率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决定下一段的行动方针。当实际完成情况低于原订日标而产生日标差距时,往往不得不从事多种经营来弥补,以实现预期日标。

(2)实施公司战略的外部原因

①产品需求趋向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