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列举几个智利用西班牙文出版的重要报刊,并作简要介绍。
【答案】(1)《信使报》
《信使报》1827年创办,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宗旨为“独立、客观、充分”地报道新闻。每天出版50版左右,行销全国,周日出120版,销量比平日增加一倍。该报在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安托法格斯塔、卡马拉出版不同的地方版。“报纸的内容广泛,重视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报道; 经济消息信息量大、时效快,每天提供的最新数据为工商界所必读”。广告收入约占全国报刊广告费的70。除首都版外,还发行外地版。为爱德华兹家族所有。
(2)《第三版时报》
《第三版时报》1950年创办,是智利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属于智利报业公司所有,由卡西尼财团控制。是一张四开小报,每天出40多版,刊登的政经新闻简短,社会新闻多,为广大中产阶级代言,深受中下层人士欢迎,对政治事件常持客观报道的态度。
(3)《埃尔西利亚》周刊
《埃尔西利亚》周刊。创办于1933年,是智利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每期出版70页左右,有时甚至多达100页左右,1976年8月为曼努埃尔·克鲁萨特·拉腊因财团所有。终篇为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而斗争。
2. 思想启蒙运动对法国新闻传播新体系的影响。
【答案】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观念的形成与扩散与思想启蒙运动紧密相关,思想启蒙运动对法国新闻传播新体系的影响有:
(1)法国新闻传播新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灵魂与思想在伟大的启蒙思想运动中确立并成熟。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新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全部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观念的形成和扩散都与这场伟大的思想运动密切相关。
(2)启蒙运动反映了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日益尖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学说给予封建道德、权威和信条以严厉的批判,尤其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等反动势力受到有力的抨击。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在动员革命群众和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展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3)启蒙思想运动不仅在精神上、思想上为未来的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新体系的建立做好了准备,而且为新体系的建立营造好了一个广泛认同的社会舆论氛围。
3. 简述南通社的业务状况及其发展历程。
【答案】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建于1943年,解放后发展成为国家通讯社。南斯拉夫实行自治后,南通社由国家通讯社改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但仍起着官方舆论机关的作用。南通社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在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的首府设立总分社。南通社每天抄收四十多个国家的通讯社发送的五十多万字的新闻,用英、法、俄、德、西班牙5种文字向世界各地发出大约170条新闻。
南通社还是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合组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该社成立于1975年,它为转播不结盟国家通讯社的新闻提供翻译和设备,协助不结盟国家培训记者和技术人员。南通社在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原则基础上不断改善物质条件,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活动领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国际上公认的、可信赖的新闻机构和信息来源。
近年来,南通社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经济部还编印出版了八十多种专题的经济参考资料,帮助各经济部门和企业了解信息,扩大业务往来。这在东欧各国是独树一帜的。1985年3月,南通社还发起成立了不结盟国家经济联社,五十多个国家的通讯社参加了联社。这为获取世界各地的经济新闻,扩大南通社和其他国家通讯社的信息联系创造了条件。
4. 苏联报业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试对它的功过利弊进行评析。
【答案】(1)苏联报业体制的基本特点
①报刊媒介全部国有。所有报刊机构全都是国家事业单位,设备由国家置办,经费由国家供给,人员为国家编制,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作。民间团体或公民个人均不得办报。
②报刊管理高度集权。国家没有新闻法规,党的决议便是法律。政府不设新闻管理部门,所有报刊媒介都由党委(宣传部)管理。党委确定业务方针,下达宣传要求,配备干部人选,审批工作计划,监督贯彻执行。州以上报纸主编由中央任免,州以下报纸主编由其上一级的党委任免。为了确保报刊宣传与党的立场一致,还制定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检查机构是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直属部长会议领导的国家保密局,该机构负责对出版物进行预审。
③报刊功能只重宣传。传播新闻信息本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但是,苏联报刊固守革命时期和战争年代的习惯,把宣传功能置于信息功能之上,新闻的选择完全服从宣传鼓动的目的,信息的传播取决于执政当局的政治需要。报刊的其他功能也都被淡化,中央一级报刊一般不登广告。
④信息来源十分单一。公众的信息来源只有官方渠道,群众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都由官方决定。官方则通过国家通讯社或中央党报调控,国内外重大新闻由国家通讯社统一发布,各地报纸照登不误。政府对外来的信息采取封锁政策,对国外广播进行大功率干扰,限制了苏联人民与外部世界的信息联系。
⑤报刊言论高度统一。《真理报》的言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其他各报在言论上均仿效《真理报》并与它保持一致。苏共中央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现了舆论一律。
(2)对该体制利弊的评析
苏联报业的这种体制,具有集中、统一、封闭的特征。这实际上也是苏联整个新闻业的体制特征。在十月革命前后和战争年代,这种体制是必要的,也曾发挥过l 一分积极的作用,因为它
便于党中央实现对各级组织的集中领导和指挥,便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迅速化为群众的行动。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它的弊端就日益显露出来。历史表明,这种体制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对于苏联人民行使参政议政和舆论监督的权利,对于整个社会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的正常运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5. 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是怎样开展起来的? 这场斗争的成果以及国际新闻传播的现状怎样?
【答案】(1)斗争的开展过程
①早在1970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一批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就提到新闻传播媒介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要求建立更加公正、更加均衡的世界新闻传播体系,从而揭开了这场斗争的序幕。
②1973年9月,在阿尔及尔召开了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会议在讨论政治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新闻传播问题。1976年3月,在突尼斯举行了不结盟国家传播间题讨论会。这次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口号。
③1976年8月,在科伦坡举行了有86个国家参加的第五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的《政治宣言》中郑重指出:“在情报和大众传播领域内建立国际新秩序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同等重要”,从而明确地把这场斗争同争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联系起来。
④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举行的第19届大会,根据多数代表的要求,责成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根据国际关系新发展审查当代社会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问题。1980年,教科文组织第21届大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以麦克布赖德为首的委员会经过三年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向大会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⑤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教科文组织会议减少了对新闻传播新秩序的争论。1987年总干事换届,改由西班牙人马约尔担任。在姆博任内制订的教科文组织中期规划(1984-1989中列有一项:“交流为人类服务:普及交流权利、建立世界新闻交流新秩序和发展新闻交流”。在该组织和联合国其他机构的会议上,有关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呼声始终没有停止过。
(2)这场斗争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力一面:
①国际社会已初步接受了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原则。
②发展中国家已经行动起来,积极维护传播主权,增强传播领域的实力。
③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强双边或多边合作,建立了一批地区性的通讯机构和广播电视组织,在业务上互相交流,在技术上互相支持,以抵制西方新闻机构的垄断和控制。
(3)目前国际新闻传播的现状是严峻的。
①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新闻事业的实力、规模、水平等方面至今仍然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得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不平衡、不合理、不公正的状况至今仍然严重存在,而且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这种状况在某些领域还在进一步加剧。
②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已成为世界的潮流,和平与发展已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国际经济领域,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以邻为壑、靠剥削和掠夺他人以肥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