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2. 假设某经济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边际进口倾向为0.2,比例税率为0.2,则该经济体的转移支付乘数为( )。
A.3/2
B.10
C.10/7
D.18/7
【答案】C
【解析】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
3. 决定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 )。
A. 收入水平
B. 利率水平
C 价格水平
D. 进出口差额
【答案】B
【解析】资本会流向利率高的国家,一般情况下,净资本流出可表示为本国利率r 与国外利率r w 之差的函数,即。各国间利率水平的差异是决定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
4. 消费的增加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很可能难以拉动投资的增加? ( )。
A. 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
B. 企业普遍存在大量闲置设备
C. 生产厂商数量不够多
D. 企业普遍存在大量的已生产出的产品
【答案】D
【解析】如果企业普遍存在大量产成品存货,那么消费增加就只会消化企业库存,企业不会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更多产品。只有消费增加足以使企业认为在现有生产规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条件的情况下,企业才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产品市场需求。
5. 税收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是( )。
A. 使乘数变大
B. 使乘数变小
C. 乘数保持不变
D. 与税收的种类有关
【答案】D
【解析】税收对投资乘数的影响取决于税收的种类。如果征收的是定量税,
投资乘数为
对投资乘数没有影响; 如果征收的是比例税,投资乘数为
,会使投资
二、论述题
6. 论述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和特点。
【答案】(1)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两大类,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类政策的长期目标是一致的,一共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但是它们的短期目标有时候是冲突的,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两类政策的搭配使用。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日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
(2)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保持物价稳定、保持就业市场稳定以及减少贸易顺差,尽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尽管一般来说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基本上己经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恢复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的GDP 增长率为
9.2%, 2010年的GDP 增长率为10.30%, 完成了“保八”的任务,同时也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速度。中国GDP 总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是经济的基础还小是很稳定,世界经济形势还很复杂,所以还要预防经济冉次滑坡的危险。
随着经济的复苏,物价问题凸显了出来,自2010年以来我国CPI 增幅稳步攀升,到2010年11月CPI 同比增幅已经达到了5.1%,超过了3%的增幅上限,说明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另外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比较稳定,就业形势比较乐观,我国2010年二季度的失业率为4.1%,但是并未
2010实现充分就业的最终目标。外贸方面,在人民币不断温和升值的情况下,贸易顺差持续减少,
年顺差己经降至1831亿美元,比去年减少6.4%,这有利于世界贸易均衡,也有利于平息贸易争端,所以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贸易卜的基本目标应该维持小变。因此,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
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保持物价稳定。
(3)基于上述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一松一紧”搭配的特点。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目的就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货币政策方面,由2008年底的积极货币政策改为现在的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其目的就是控制物价; 外汇政策方面,继续保持人民币的温和升值,其目的就是逐步减少顺差但是不至于对外贸企业造成剧烈冲击。积极的财政政策表现在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加大对农民购置农机产品的补贴力度等。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表现在中央银行抛售国债回笼货币、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等。
(4)当然,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会随时做出调整。
三、计算题
7. 某统计资料如下:
分析上面的资料并回答如下问题: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案】(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而资本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元)。
(2)根据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公式,NX=GN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元)。
(3)用BS 表示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数据,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DPI=NNP-T=4300-990=3310(亿元)。
(5)个人储蓄S=DPI-C=3310-3000=310(亿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