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854计算机基础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进程P0和P1的共享变量定义及若进程P0和P1访问临界资源的类C 伪代码实现如下:

则并发执行进程

时产生的情况是( )。

A. 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 B. 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 C. 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 D. 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 【答案】D

【解析】这是皮特森算法(Peterson ’S Algorithm )的实现,保证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合理安全。该算法为了防止两个进程为进入临界区而无限期等待,设置变量turn , 表示不允许进入临界区的编号,每个进程在先设置自己标志后再设置turn 标志,不允许另一个进程进入,这时,再同时检测另一个进程状态标志和不允许进入标志,这样可以保证当两个进程同时要求进入临界区时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保存的是较晚的一次赋值,则较晚的进程等待,较早的进程进入。先到先人,后到等待,从而完成临界区访问的要求。

2. 串的长度是指( )。

A. 串中所含不同字母的个数 B. 串中所含字符的个数 C. 串中所含不同字符的个数 D. 串中所含非空格字符的个数 【答案】B

【解析】串中字符的数目n 称为字符的长度,不必考虑其中单个字符是否相等。

3. 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虚实地址转换的是1增大快表(TLB ) 2让页表常驻内存3增大交换区( )。

A. 仅1 B. 仅2 C. 仅 1,2 D. 仅 2, 3 【答案】C

【解析】加大快表能增加快表的命中率,即减少了访问内存的次数;让页表常驻内存能够使cpu 不用访问内存找页表,从也加快了虚实地址转换。而增大交换区只是对内存的一种扩充作用,对虚实地址转换并无影响

4. 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ps , 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bit ,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

A. 增加160m B. 增加80m C. 减少160m D. 减少80m 【答案】D

【解析】以太网采用CSMA/CD访问协议,在发送的同时要进行冲突检测,这就要求在能检测出冲突的最大时间内数据包不能够发送完毕,否则冲突检测不能有效地工作。所以,当发送的数据包太短时必须进行填充。最小帧长度=碰撞窗口大小x 报文发送速率,本题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b ,那么碰撞的窗口也要减少,因此距离也要减少,从而(800×2×由于时间延时存在两倍的关系,因此减少的距离为80m 。

5.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

A. 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答案】B

【解析】算法复杂度通常分为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可以用时间复杂度衡量,即可以称为计算的复杂度。

6. 某主机的IP 地址为180.80.77.55, 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 )。

A.180.80.76.0

)/(l ×)=160m,

B.180.80.76.255 C.180.80.77.255 D.180.80.79.255 【答案】D 。

【解析】IPv4地址中的特殊地址,直接广播地址,也就是把主机位全部设置为1,这里77的二进制是01001101, 子网掩码252的二进制是11111100,由此可以看到77的前6位作为子网位,后四位作为主机位,由此可以知道 其广播地址是180.80.01001111.255,也就是180.80.79.255,因此答案是D 。

7. 先序序列为a , b,c , d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

A.13 B.14 C.15 D.16

【答案】B

【解析】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定义为: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否则,访问根节点,然后先序遍历左子树,最后先序遍历右子树。本题中,结点a 为二叉树的根节点,左右子树的先序遍历可能存在下面四种情况:①左子树为空,bed 为右子树;②b 为左子树,cd 为右子树;③be 为左子树,d 为右子树;④bed 为左子树,右子树为空。然后将左右子树继续分解,如第①种情况的右子树先序遍历(bed )可能有:a. 左子树为空,右子树为cd ;b. 左子树为c ,右子树为d ;c. 左子树为cd ,右子树为空。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分解左右子树,直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可得第①和④种情况各包含5种不同情况,第②和③种情况各包含2种情况,因此总共有14种不同的二 叉树。

8. 已知序列25, 13, 10, 12, 9是大根堆,在序列尾部插入新元素18, 将其再调整为大根堆,调整过程 中元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次数是( )。

A.1 B.2 C.4 D.5

【答案】B

【解析】对堆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有可能不满足堆的性质,堆被破坏,需要调整为新堆。 (1)为原堆, (2)为插入18后,

(3)比较10与18,交换后,

(4)比较25与18, 不交换,即为调整后的新的大根堆。 因此调整过程中元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次数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