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0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 认知目的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2. 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

A. 连锁学习

B. 辨别学习

C. 概念学习

D. 规则学习

【答案】B

3.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 心理评估

B. 心理诊断

C. 心理辅导

D. 心理测验

【答案】A

4.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 与他人基本相同

B. 与大家保持一致

C. 被他人认可

D. 与他人相接近

【答案】D

5. 华生认为最初的( )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

A. 怒

B. 惧

C. 恶

D. 爱

【答案】A

6.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 )。

A. 将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B. 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

C. 个体的自发反应与某一刺激间建立了联系

D. 某种刺激与某种情境之间建立了联系

【答案】A

7. 在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一阶段中,( )阶段的任务是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A. 认知

B. 联结

C. 自动化

D. 内化

【答案】B

8. 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的箭头没与操作系统的任何部位直接相连,表明它们对整个操作系统的各个部分都起( )作用。

A. 调节与控制

B. 指导与监督

C. 控制

D. 监督

【答案】A

9. 动机概念的核心是( )。

A. 始发性

B. 维持性

C. 指向性

D. 动力和方向性

【答案】D

10.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

A. 行为方式

B. 意向或意图

C. 行为习惯

D. 语言或行为

【答案】B

二、简答题

11.社会规范背离的内涵、分类及其危害是什么?

【答案】(1)社会规范背离的内涵社会规范的背离是对规范遵从现象的逆反,是指对社会规范、准则的偏离、违反、背叛等。由于社会规范本身具有历史性与可变性,社会规范的背离既可能是积极的,又可能是消极的。对陈腐的旧规范的背离是社会进步力量的标志,也是道德发展的动力,是值得积极倡导的。而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服务的合理规范的背离,则是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害的,是要防止和纠正的。

(2)社会规范背离的分类

社会规范背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①社会规范背离按其危害程度,可以分为社会适应障碍、品德不良与违法犯罪三类。社会适应障碍主要是对个体自身造成心理伤害,品德不良则对他人与集体的利益造成」定的损害,而违法犯罪则是对社会构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社会适应障碍指个体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所引起的; 品德不良指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或采用违背道德规范的方式和手段来达到个人的目的,构成对他人利益的侵犯,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 违法犯罪是指直接触犯法律的反社会行为,对他人与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②社会规范背离依据背离的内部根源可以分为错误依从、错误认同与错误信奉三类。错误依从指个体与某些非正式群体与不正当的小团体建立较密切的联系或加入这些组织后,迫于这些群体的内部压力,盲目服从或接受这些群体的不正确的规范与准则,从而做出有悖于社会规范的行为; 错误认同指个体由于个人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原因,错误地将某个不符合社会规范准则要求的人物,作为自己仰慕崇拜的偶像而进行模仿学习,从而发生社会规范的背离行为; 错误信奉指个体由于个人的生活环境与特殊的经历,产生或接受了一些错误的道德观念或思想,甚至根深蒂圆,成为一种道德信条,从而使个体发生社会规范的背离。

③社会规范背离是个体在社会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行为,也可作为问题行为来分析。左其沛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认为前两种属于品德性问题行为,后两种属于情绪性问题行为。

④按程度不同划分为社会规范偏离、社会规范违背和社会规范抗拒三类。社会规范偏离指主体的心理或行为离开了社会规范所规定的范围,是一种对社会规范的轻度背离; 社会规范的违背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规范本身的一种反向心理活动及状态,是一种对社会规范的中度背离; 社会规范抗拒指对社会规范的抵抗和拒绝,是社会规范背离的最高、最强烈状态。

(3)社会规范背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