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社会保障专业保险经营与管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创造性毁灭

【答案】创造性毁灭是指由于创新而带来的不断地从经济体系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过程,即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的过程。这一概念是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他用这一概念来描述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过程。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变动的形式或方法,它不仅从来不是、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开动和保持资本主义发动机运动的根本推动力,来自资本主义企业创造的新消费品、新生产方一法或运输方法、新市场、新产业组织形式。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事实。

2. 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份,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 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其次,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再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次,要大力发展教育,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成雄厚的人力资本投资。最后,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

3. 资本周转

【答案】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的周期性循环或再生产过程。当资本循环不是当作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即为资本周转。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的是资本的增殖。要实现资本的持续增殖,就要不断重复资本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循环过程。资本周转速度表示资本周转的快慢,它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资本所经历的循环次数。资本周转速度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是不同的,它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一般而言,固定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慢; 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者越长,资本周转就越馒; 二者越短,资本周转就越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和利润有重要影响。就一个年度来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所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和年利润总量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4. 不变资本

【答案】不变资本是“可变资本”的对称,是指体现在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料等)中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一次全部地或逐步地被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增大其原有价值,因此称为不变资本。

根据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不变资本又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燃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一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并不改变它原有的价值量,因而是不变资本。另外,不同的生产资料,其价值转移方式不同。一般而言,作为投入物的原料、燃料等,一次消耗完毕,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这部分资本为流动资本; 而厂房、机器、设备等,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其价值是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属固定资本。

与可变资本不同,不变资本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而是剩余价值吸收器,是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5. 经济制度

【答案】经济制度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行为规范。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着某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经济制度有以下几个层次和几个方面的含义:

(1)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人类社会共有五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3)经济制度也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存在与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4)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的总和,可称为“经济体制”。按照资源配置方式来看,有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5)经济制度还可指在一定的经济活动范围内或一定的经济组织内所规定或形成的种种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6. 国家信用

【答案】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国家的负债有内债和外债两种。内债是对国内的负债,外债则是对其他国家的负债。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发行国家公债。这是一种长期负债,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有的长达十年。政府发行这

种公债,通常用于大的项目投资和建设。

(2)发行国库券。这是一种短期负债,期限在一年以下居多,一般是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等。

(3)专项债券。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

(4)银行透支或政府借款。银行透支一般是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政府借款的期限一般较长,通常在隔年财政收入(包括发行公债收入)大于支出时才能偿还。

总的来说,国家信用的直接用途是弥补政府财政赤字。此外,也用于调剂财政年度收支的暂时不平衡。国家信用还可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从政府宏观调控角度讲,当需要刺激经济扩张或需要抑制经济过热时,可通过国家信用来筹措资金或吸收货币,以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的。

7. 生产关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8. 价值尺度

【答案】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的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的这个职能克服了在物物直接交换条件下,由于价值表现不同而给商品流通造成的困难。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是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

(1)前者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后者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

(2)前者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 后者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