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820艺术专业综合理论之美学原理新编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审美理想
【答案】审美理想是一种特殊的理想,是因为审美理想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从一般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提升的超越精神,体现着人对生存意义不断探询和追问的最高心灵旨趣,而人的这种向着未来不断探问、寻求人生境界不断超越的超验追求精神,也正是审美活动一种特殊意义。
2. 自然美
【答案】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3. 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人们在从事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人们在观赏自然景色,观看绘画、电影、戏剧,朗诵诗歌,欣赏音乐时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审美态度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这种态度既不同于实用态度,又不同于科学态度。它与实用态度的不同表现在:它并不是致力于为下一步的行动和行为去进行准备,也不关心下一步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更不构成达到这个目的手段,一旦把注意力转移到实用生活目的时,审美态度便不再存在了。
4. 移情说
【答案】“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真正从心理学出发,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明的。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把审美对象与审美欣赏都视为同一个自我,即没有自我的欣赏、没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没有美的对象。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5. 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
【答案】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信中,针对拉萨尔在剧本的观念图解式提出的文学理论观点。“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
时代精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所维护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规律,反对的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化的倾向。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造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莎士比亚化”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6. 《画理探微》
【答案】《画理探微》是中国现代美学家邓以蛰所著的美学著作。它从美学、哲学上分析和论述中国绘画与历史,并提出了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个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架构。
7. 技术美(功能美)
【答案】技术美(功能美)给人的愉悦是一种复合体,包括生理快感,美感和某种精神快感。在当代,越是高档的产品,美感在这个复合体中占得比重就越大。
8. 技艺
【答案】技艺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 二是指从事某一技术工种的人。亚里士多德将人类活动分为理论、实践、制作一种,分别对应的理智能力是智慧、实践智慧和技艺。其中制作的地位很是耐人寻味,它不仅是一种与理论和实践并列的人类活动,更是一种隐秘的思维图式,即亚里十多德在探讨存在、知识、实践、德性等问题时,总是以技艺作为比附和参照。这样一种“技艺”之喻,既给古希腊思想家探讨问题带来了方便和进展,同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答案】(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2)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3)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
(4)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0.如何理解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答案】这个命题的内涵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有差异性。
11.简答荒诞的文化内涵。
【答案】荒诞作为一种审美经验形态,比起丑来,向人们的存在的否定性方面做了更大的精
进和探索,更为深入。荒诞是西方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他的意蕴也主要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蕴,完全是现代西方审美活动发展的产物。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断裂,荒诞出现了,可以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荒诞最突出的品格是反叛,包括返回自然和返回自我两种方式。前者拒绝社会,嘲笑现实,后者深入内心,嘲笑人类理性的虚伪和优雅崇高的艺术追求。
12.简述笑与喜剧的关系
【答案】(1)喜剧的审美机理是源自于笑。喜剧激发并且通过共鸣来满足人的逗乐的本能。作弄毫无戒心的人是喜剧中反复出现的情况。有时一些角色作弄另一些角色; 有时突然的转机作弄人; 有时两者兼而有之。一些角色看到另一些角色陷入困境而感到高兴。这个倾向中除了恶作剧的心理之外,可能还有更为暖昧的情感。喜剧的讽刺功能常常使它成为尖锐的时代和社会的批判武器。
(2)喜剧本身在长期发展中有很多变化或变种。讽刺喜剧、轻喜剧、抒情喜剧、意大利假面喜剧、黑色喜剧等等。但无论怎样变化,喜剧总是通过引起笑,通过讽刺和嘲讽产生喜剧效果来吸引观众,从而达到独特的审美愉悦。
13.简述审美感兴的愉悦性的基木性质和特征。
【答案】(1)愉悦性是审美感兴最明显的特征,‘已是审美感兴的无功利性、直觉性、创造性和超越性所带来的一个特性。所以,我们可以把愉悦性看做是审美感兴的综合效应或总体效应。
(2)我们认为,审美愉悦是精神愉悦,但是它包含有生理快感。也就是说,审美' 俞说是包含有生理快感的精神愉悦。审美' 俞院是生理快感和精神愉悦的复合体。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生理快感不同于占有并消耗某个实在的对象所引起的生理快感,因为审美感兴中的生理快感主要依赖视听这两种感官。在审美感兴的复合体中,这种生理快感并不占主要地位,精神愉悦占主要地位。
(3)审美愉悦是指人的精神从总体上得到一种感发、兴发,它的情感色调并不单一。审美愉悦不仅仅是和谐感,也有不和谐感。审美愉悦不仅仅是快感,也有痛感,不仅仅是喜悦也有悲愁。
(4)审美愉悦至少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审美意象的感性,一个是意境的感兴。后面的层次包含了对人生、历史、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领悟。由于这种愉悦包含着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属于形而上的层次,因而往往使人感到惆怅,若有所失。
14.简述艺术创造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案】(1)在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①从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的经验看,在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艺术美。 ②艺术美的欣赏离不开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两者的联系。
③在艺术欣赏中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首先直接作用于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内容,否则这种欣赏就失去了意义。
④从艺术美的创造上看,内容和形式也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