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807西方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1)什么是市场对个人和厂商的激励?

(2)为什么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会导致激励无效?

(3)激励无效时怎么办?

(4)分析信息不完全性的市场激励失效原因及其对策。

【答案】(1)当个人和厂商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市场的激励机制将会对个人和厂商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经济环境里,激励就是激发决策者选择某一方案的利润(包括减少的成本)。激励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如果汽油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不去开车或者少开车。如果预期股票价格会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去买股票。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厂商就会受到激励去多生产这种商品以增加利润。在现代经济中,利润激励厂商向消费者提供他所需要的商品,工资激励个人提供劳动力,产权激励人们投资和储蓄等。

(2)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时就出现了道德风险,即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做出的损人利己的行为,而道德风险导致激励失效。以保险市场为例,投保人在投保后没有适当的激励去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事实上,如果超过100%的损失额得到了保险,那么投保人就有促使所投保事件发生的激励,或者至少他不再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这不仅会“扭曲”保险市场中供给者的行为,也会“扭曲”保险市场中需求者的行为,导致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

(3)在简单的交易中,激励无效问题可以通过奖惩规定来解决。比如你要打印一份文件,就与打印店签订一份打印合同,规定价格为25元,第二天下午交货,这25元就是激励,但是为了保持激励的有效性,你还在合同里制定奖惩措施,比如你在合同里规定,

每出现一处打印错误扣

元,每晚交1小时扣1元,等等。这份规定惩罚措施的合同就对及时准确地打印文稿行为有着内在的激励。

但是对于常见的比较复杂的交易,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就不这么简单,除了通常用的财产私有化和价格体系之外,市场经济还有其他一此解决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契约解决法和信誉解决法。

契约解决法试图通过规定每一方在每种情况下的行为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但是契约是不完全的,而且还有执行成本,因此也只能部分地解决激励无效问题。信誉解决法则试图通过信誉手段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持信誉向厂商提供了生产优质产品的激励,也向工程承包商提供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仃务的激励。

(4)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完全信息,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该假定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基本保证之一。但是,完全信息的假定并不符合现实,信息不完全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因此这就导致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而导致激

励的失效。

在商品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即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显然导致了反向激励。在劳动力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委托一代理问题”的出现,即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损害委托人利益。该现象也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从而造成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

针对以上信息不完全对激励机制的影响,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应对政策,比如政府提高信息透明度,包括信号显示、激励机制设计以及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法规,以惩罚那些利用不对称信息进行欺诈的不法行为。

2. 试述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或外在不经济、学习效应、范围经济。

(1)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规模不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上升。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是说明产出规模与成本变化的关系。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产生于一个工厂内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变化。

规模经济是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专业化及技术专业化程度。当规模扩大以致超过临界点时,就会进入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理无效率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增加的情况。导致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管理人员信息沟通缓慢、内部官僚主义、决策失误及要素边际生产力递减等因素。对于厂商而言,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由规模经济逐渐转向规模不经济,那么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会呈L 形。

(2)外在经济或外在不经济会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外在不经济将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涨,从而影响整个行业,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反之,外在经济使得厂商受益,引起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3)学习效应。学习效应是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经理可以积累起有关商品的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学习效应表现为每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的逐步降低。

虽然学习效应会导致重大成本节约,但这些成本节约可能不足以抵消规模不经济的影响。因此,当产量达到某一点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会反转向上,所以学习效应会扩大规模经济实现的区域。

(4)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是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支出小十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情形。如果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分别只生产‘种产品的成本之和,那么就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导致产品转换曲线向外突出的直接原因。

范围经济有多种源泉,可能产生于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生产的多种产品都需要相同或类似投

入要素时的库存节约,或者产生于更好地利用生产设备、有利于联合生产的技术变化。

3. 在我国进行价格体制改革中,为了增加那些在市场上供给数量相对缺乏的政府限价商品的生产,一部分学者提出:只要把政府的限价取消,这类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请分析这样的改革措施的可行性。

【答案】(1)在一般情形下,商品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因此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是大于零的。随着政府取消限价,商品价格上升,商品供给量会得到提高。在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很大的情形下,政府限价的取消可以带来商品供给量的大幅度增加。

如图(a )所示,政府对某商品的限价为P 1,在政府的限价水平上,供给量Q 1小于需求量Q 2,市场上该商品是短缺的。政府限价取消以后,随着市场实际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会逐步提高,需求量会逐步减少,最后在价格P e 和数量Q e 水平上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因此,在商品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条件下,取消政府限价将提高商品供给量。

(2)在特殊情形下,取消政府限价不会提高商品供给量。某些商品的生产由于受到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供给数量在较长的时期内固定不变,即这些商品的供给是一条垂直横轴的直线,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为零。在这种特殊情形下,取消政府限价不会提高商品供给量,只能使商品价格上涨。如图(b )所示,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横轴的直线,政府的限价为P ,政府取消限价的结果是市场价格上涨到P 的均衡水平,而供给数量没有任何增加。因此,在商品供给价格弹性为零的情形下,不能通过取消政府限价提高短缺商品的供给。

政府取消限价的影响

二、计算题

4. 假设对于某商品,市场上共有100个消费者,该商品的50%为75个彼此相同的消费者所购买,他们每个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 另外50%的商品为其余25个彼此相同的消费者所购买,他们每个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3, 试求这100个消费者合起来的需求价格弹性。

【答案】个人需求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可视为消费者在市场需求量的份额乘其需求价格弹性之和。数学证明如下(假设市场上有两个消费者,市场上有n 个消费者可类似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