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614社会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①社会价值观; ②社会规范体系:③权威与地位结构; ④社会机构与设施。
2. 利他型自杀
【答案】利他型自杀是指在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个人对集体的牺牲。这种自杀类型主要存在于集体意识强烈的低级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军队中。
3.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②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4.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
,或称“文化堕距”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
5. 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6. 内在控制
【答案】内在控制是指通过群体规范的内化而取得的控制。它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幼年时期学习特定条件下的适当的、被期待的行为举止,从而习得了服从社会规范的动机(无论是否有外在压力)。
7. 目的(工具)合理性
【答案】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作为“手段”
8. 三阶段规律(孔德)
【答案】孔德认为,社会历史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其根本原因是由全部社会现实的各部门的矛盾所引起的,它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才智方面。但孔德认为才智是主要的,
,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并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
又名虚构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 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
(1)神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在这一阶段,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于是,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情况,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一神,用神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
(2)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
,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
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在此阶段,科学知识受形而上学的支配,力求在经验的自然现象背后寻找抽象的物质或精神的本性,各种科学知识都是由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构成。
(3)实证阶段,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只观察各种现象,并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在某个时期或过去可能存在的经常联系。人们不想找出事情的缘由,而只是想找出支配各种现象的规律。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的主体或抽象的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内在原因”。而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
,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所以,这实的范围内”
一阶段的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二、简答题
9. 角色冲突及其主要类型。
【答案】(1)角色冲突的概念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2)角色冲突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①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
②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a. 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使他难以胜仟,这时便发生了角色内冲突。由于这种情况常使角色的承担者在时间与精力上出现紧张的感觉,因而也有人把它称为“角色紧张”。
b. 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也会产生角色内冲突。
c. 在单一的角色内部,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当处在某一角色上的人需要在两种尖锐对立的目标上做出选择的时候,便容易发生这种单一角色内部的冲突。
(3)角色冲突妨碍与破坏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应尽力避兔。防止角色冲突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措施,而只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针对一个人因承担角色过多而造成的角色紧张,就应减少他的过多的兼职,使他能把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岗位上。针对因角色规范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就应采取使人的角色单一化的做法,即在一种场合只扮演一种角色。
10.“虚拟社区”与“实在社会”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案】与实在社区相比,虚拟社区的特征主要包括:
(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
11.试论制度建设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答案】制度建设在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要,主要表现为:
(1)制度体现为社会规范体系,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在于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从而起到维护社会整体秩序、促进社会整合、激励社会创新的作用。
借助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一个社会可以明确规定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的权利、责任与利益关系,确立适当的社会地位结构以及社会资源的适当分配,从而使得社会运行呈现为一种有序状态,使得社会成员可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2)制度建设滞后会导致制度供给的严重不足,并体现为新旧制度长期并存、制度变迁“堕距”、制度变迁“原则不协调”以及“制度缺失”和“制度真空”等方面,由此会加剧社会矛盾,导致某种程度的社会秩序危机。
(3)制度建设小完善会导致制度的小公正性,使得其仅仅服务于特权阶层、垄断部门、特殊地区,为社会上的强势人群所左右,出现“制度俘获”现象,使制度成为少数人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的工具。
12.简述文化的基本功能。
【答案】(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小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