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年来,教育部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并联合中国残联等部门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此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教教师做为特殊教育的执行者便成为能否将特殊教育成功推行的关键因素。但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教师在工作中往往不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容易出现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等工作倦怠的表现。工作倦怠的产生会使特教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甚至有部分特教教师因此产生了离职意向。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改变这种状态,不仅会影响特教教师的教学工作和人际关系,而且会影响到特殊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研究者认为心理韧性能够通过调动个体的内外资源,从而促进个体在逆境中积极适应和良好发展。因此本文探究特教教师离职意向与工作倦怠、心理韧性间的关系,并从心理韧性的角度找出缓解特教教师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特教教师的离职意向、工作倦怠和心理韧性的总体情况,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广东省207名特教教师为调查样本,使用Maslach等人编制的教师工作倦怠问卷(MBI-ES)的中文修订版、Friborg等人编制的成人心理韧性量表 (RSA)的中文修订版、樊立景等人编制的离职意向量表以及自编人口学变量调查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 19.0统计分析工具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特教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在专业背景、教育对象、是否有编制以及报酬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特教教师的心理韧性仅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特教教师的离职意向总体不严重,仅在专业背景、教育对象、是否有编制以及报酬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特教教师的工作倦怠与离职意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教教师的心理韧性与工作倦怠的情感枯竭、低成就感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特教教师的心理韧性与离职意向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在特教教师工作倦怠与其离职意向的关系中起负性调节作用。
通过分析与讨论,本研究结论如下:
1、特教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越严重,离职意向越强。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个体,工作倦怠程度低,离职意向弱。
2、当特教教师工作倦怠产生时,可以通过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降低离职意向的强度。
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特教教师应培养自身积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我效能感,培养严谨的行事风格,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家人寻求支持,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情感宣泄。
其次,特殊教育学校应当为教师定期组织心理团辅活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疏导帮助教师宣泄不良情绪。
再次,特殊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针对特教人才的培养以及特教教师的培训,适当提高特教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特教行业。
最后,社会应给予特教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尊重,提高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特殊儿童的家长也应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