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及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及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及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6
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及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10
一、简答题
1. 简述教育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
【答案】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
,主要表现为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的构造(1)研究理论化程度提高(强调理性作用)
性、清晰性和概括性提高;理论地研究教育,关注构建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用哲学认识论从多方面分析教育问题。
(2)教育研究方法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主要表现为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综合运用。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主要表现为研究目的以价值导向为根本依据,强调应用价值;研究实施强调大教育观,采取系统结构的观点;研究方法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组织形式强调科研群体,使个体优势互补,结果评价具有明显价值取向性。
(4)教育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在提高理论化程度的同时,加强了教育实验研究,主要表现为强调教育实验并提高其科学水平;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研究定量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2. 简述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教育家们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蕴含着相应的方法论。每一种教育研究活动都不能离开一定教育理论指导,已有的教育理论不仅提供认识的逻辑范畴和方法,而且还为教育研究活动提供思维的准则和框架,制约着认识和研究的水平和方式。它不仅决定着研究的起点,而且决定着经验材料的思维加工水平和形式。从历史和现实中我们看到,同样的事实材料,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得到不同的抽象概括而形成不同的结论。当前,我国要深化教育改革,首要的关键问题是端正教育思想,确定现代教育观念。
(2)通过不同教育观点、教育体系间的争辩、互补、包容、深化和扩展,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将形成各种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没有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论争,就不会产生我国古代丰富的教育思想;没有近代经验论、唯理论、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论争,也就不会有现代教育以及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正是通过每个时代不同教育学派的争论,不断淘汰错误的认识,不断完善正确的认识,不断纠正由于时代历史局限所造成的认识上的片面性、表面性,从而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向科学化水平一步步地迈进。
(3)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趋势与教育历史发展趋势的一致,表现为累进性演变和革命性演变的统一。区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教育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是以累进性演变为主,即以继承某种研究传统为主,不断改善原有理论,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在发展到一定阶段
时,呈现出一定的革命性演变,即通过批判某种传统,创造新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继承,从而使研究方法论在渐进的发展中呈现出阶段性。
3. 以当代西方为例,说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多元趋势。
【答案】(1)对教育的生物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物学方法。企图用生物体的需要和冲动的观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用生物进化观点来解释文化、教育及其它社会问题。而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起源的发展过程为基础的发生学方法,如皮亚杰通过儿童智慧产生发展的研究,创建了发生认识论,提出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的连续的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一些学者用发生学方法并结合历史比较法、结构功能法去探索教育的起源、发展过程及本质等问题。近年来从动物行为论理解,强调儿童的生物性遗传对于本身及与他人的互动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2)对教育的行为主义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如斯金纳的工具制约论方法。“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学习就是形成行为”,强调外在环境决定作用,强调通过上具来制约认识发展,强调行为的强化和训练。研究的是可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
(3)对教育的符号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论方法。如美国学者Simon (西蒙)的信息加上理论,认为人脑和计算机的功能粗略相似,工作方式一致,都是信息加工系统,而且都是符号信息加工系统,学习就是利用有限的工作记忆来进行一系列的符号操作过程。因此人的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可以由计算机来模拟,可以由一些基本的信息加工程序加以实现。
(4)对教育的文化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学方法,社会地理学等方法。从社会和地理空间结合角度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地理学方法,研究社会区域与家庭的教育功能,社区多层次协调教育网的结构及教育条件。同时涉及教育生态环境,探讨社会教育的作用,社会风俗、社会规范、社会舆论——显性的与潜在性的——形成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如何对社会影响进行有效控制。西方现代解释学认为,只有当人的行为被看作是有意义的行动时,才能获得关于社会生活的真正知识。因此把研究人的理解活动作为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在解释教育现象时,首先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分析构成的复杂因素,并放在一定的历史、地理、社会、生物、政治等背景中加以综合考察。
(5)对教育的社会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研究方法,前苏联维果茨基的教育与发展观,都足以联系外部事件来说明发展。
(6)对教育的心理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人本主义研究方法。从杜威、蒙台梭利到柯尔伯格等,强调意识和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从本能、人格结构、心理发展阶段来探讨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特征,艾瑞逊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则强调社会制约、儿童主动性与社会适应性。
从以上所列可以看出,第一,西方教育研究方法是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而分化的,以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础,必然导致各自的偏颇和缺陷。第二,多种理论流派及方法的产生发展,反映人们对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化过程。第三,各种理论流派从基本趋势上可归为两个主要思潮,这就是注重社会发展的科学主义导向和注重人本身发展的人文主义
导向。因此我们在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作指导,从本质上加以把握,以防误入迷路。
二、论述题
4. 试述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
【答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1)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沦,从而区别于教科书。教科书是系统论述已确定了的科研成果的理论观点,全面叙述该学科的一般基础知识。而研究论文闸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要独立探讨,不能人云亦云,重复别人的工作。当然,所谓创新,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要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①要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来证明科研成果。
②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③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尤其是学术论文,是规范性的理论艾章,区别于新闻报道、小说、散文及政论文,必须强调科学性,严谨性。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对研究中获得的大量的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最典型的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如果不重视事实材料的论证作用,东拼西凑,空洞说教,铺陈现象,不加选择鉴别,集纳式的举例,同样是写不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因此,如何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是写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关键问题。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王要问题在于如何选材。选材不是按研究者主观愿望任意。剪裁”取舍,而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
②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使材料的量与质把握得当;
③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④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的正确、深刻、集中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提取论点,选择论据,概括出结论。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入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自恃高傲,固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