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6综合考试[语言2]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6综合考试[语言2]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6综合考试[语言2]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8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6综合考试[语言2]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14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6综合考试[语言2]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20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6综合考试[语言2]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25

一、填空题

1. “他只吃了一个苹果”这句话,有歧义,因为“只”可以指向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吃; 一个; 苹果

【解析】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原句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只”的语义指向不同:指向“吃”,表示“他只吃了苹果,没干别的”; 指向“一个”,表示“他吃了一个而不是几个苹果”:指向“苹果”,表示“他吃的是苹果而不是其他水果”。

2. 大小属于______语义场,死活属于______,春夏秋冬属于______,桌子椅子属于______。

【答案】极性反义; 互补反义义场; 顺序义场; 类属义场

【解析】语义场是指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大一一小”属于极性反义义场,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 ,就否定B ,肯定B 就否定A ,但否定A 不一定就是肯定B ,否定B 也不一定就肯定A ,因为还有C 、D 、E 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生一一死”属于互补反义义场,处于这种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 必否定B ,肯定B 必否定A :同时,否定A ,就必肯定B ,否定B ,必肯定A 。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 非B 的第三者存在。顺序义场的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像“春一一夏一一秋一一冬”。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如“桌子一一椅子”同属家具类。

3. 汉语里的声调的不同,主要是由______的不同变化决定的。语音的诸物理要素中,______是区别意义最重要的要素,而这一要素又跟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三个条件密切相关。

【答案】音高:音色; 发音体; 发音方法; 共鸣器形状

【解析】汉语里有几种声调、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的。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无疑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在不同语言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却不尽相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只种: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法不同:第尸,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4. ______和______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答案】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解析】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结构中能够替换的成分构成的类,其成员

之间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语言符号(词和语素)、音位、意义等都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二、选择题

5. 下面说法中止确的是( )。

A. 语言具有可变性是因为语言符号具有离散性

B. 句法多义是指一个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

C. 基本词汇就是语言的基础

D. 语言是一个层级体系,它的上层可以分为音位、语素、词、句子四级

【答案】B

【解析】A 项错误,语言的可变性是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出现变化或转移的可能性,语言具有可变性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C 项错误,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基础;

D 项错误,作为一个层级体系,语言系统分为两个层次:下层是音素、音节和音位,上层是语素、词和句子。

6. 以下不属于中国“小学”范畴的是( )

A. 文字

B 音韵

C. 语法

D 训话

【答案】C

【解析】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话之学,即传统的语文学。系统的语法研究始于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7. 英语中的swell (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写作swollen ,后来写作swelled 。原因是( )。

A. 正字法

B. 类推作用

C. 误写

D. 过分概括

【答案】B

【解析】语言中有规则和条理,这些在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称为“类推作用”。它可以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如题中swell 过去分词的变化。

A 项,正字法是指确定正规使用的、书写和语法符合相关规范的文字;

C 项,误写是指书写的错误;

D 项,过分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三、判断题

8. 动词加动词可以构成述宾短语。

【答案】正确

【解析】述宾短语是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述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动词加动词只要是表示这样的关系,也是述宾短语,例如“接受批评”,“接受”是动词,“批评”也是动词,“批评”又是“接受”的对象,因此是述宾短语。

9. 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存在特点。

【答案】正确

【解析】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用词上的不同。

10.层次性是任何语言系统都存在的突出特征。

【答案】正确

【解析】一个语言中的众多符号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共同构成了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11.语言不会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而在社会统一的时候,统一是语言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错误

【解析】语言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地变化。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

四、分析题

12.古汉语中的名词化标记是“所”、“者”,现代汉语中“的”是名词化标记。请看下面有关“所”、“者’,、“的”的几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A 组B 组C 组

所行行者走的

所食食者吃的所予予者给的

(1)比较三组在结构上、语义上有什么特点?

(2)请再举一些实例,总结古汉语的“所”、“者”与现代汉语的“的”在语义上的一些规律。

【答案】(1)①从结构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