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823建筑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天井与甬道
【答案】天井与甬道是中国古代墓葬的组成部分。天井是指开凿于长墓道中的竖井,最初出现于北魏时期,或为对现实生活中院落的模仿,唐以后由于墓道的缩短并消失,天井也随之消失。甬道是指墓葬中联接墓门和墓室的通道,多见于魏晋隋唐墓。
2. 批竹昂
【答案】批竹昂是中国古建筑结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将昂头削成批竹形而得名。《营造法式》中将其定义为“亦有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谓之批竹昂。”唐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是现知最早的实例,清代已不再使用。
3. 抄手游廊
【答案】抄手游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沿着院落的外缘布置,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4. 经幢
【答案】经幢是指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
5. 偃师商城
【答案】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大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干条。在大城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期,邹衡先生认为是太甲桐宫。
6. 广胜下寺
【答案】广胜下寺是元朝重要佛教建筑,位于山西洪洞,寺有前后二院,从前至后地势逐级升高。从高台阶通过山门为前院,广阔开朗,种植树木,除院北的前殿外,没有其他建筑;后院建筑密集,四面建筑围合而封闭,形成传统四合院。其中,正殿柱列采用“减柱法”。
7.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答案】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建于辽清宁二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8. 拱
【答案】拱是斗拱在结构上的四种重要的分件之一,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根据所在位置可分为三种:①在柱头上的拱称柱头科;②在屋间额枋之上的称平身科;③在屋角柱头之上称角科。
二、选择题
9. “碉楼”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什么民族的住宅?( )。
A. 川藏地区;弟族、藏族
B. 云贵地区;苗族、彝族
C. 青藏地区:蒙古族、藏族
D. 川滇地区;藏族、彝族
【答案】A
【解析】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汉族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西南地区的羌、藏民族土筑石砌的住房俗称碉房,这种形式的住宅有的附有碉楼。碉房主要分布在川藏地区,是羌族、藏族的住宅。另在广东开平还有一种碉楼,已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0.我国传统住宅采用砖墙承重构筑类型的主要分布地,不包括( )。
A. 山西
B. 陕西
C. 河南
D. 皖南
【答案】D
【解析】我国传统住宅采用砖墙承重构筑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在山西、河北、陕西、河南等省份。
11.在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中,厨房与厕所通常布置在( )。
A. 正房
B. 厢房
C. 耳房或后罩房
D. 倒座
【答案】D
【解析】在典型的四合院中,倒座房是整个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因其门窗都向北,采光不好,因此一般作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屋。其最东为私塾,最西为厕所,其间的房子一般为佣人居住。厨房通常放在入口一侧,如门楼两侧的倒座房位置。
12.下列有关窑洞的陈述,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
A. 窑洞主要有两种:靠崖窑和下沉窑
B. 下沉窑是平地挖坑成院,坑(院)壁上掏窑
C. 窑洞冬暖夏凉,但也有潮湿、通风不好的缺点
D. 窑洞住宅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主要分布于豫西、晋中、陕北、陇东、新疆吐鲁番一带也有分布
【答案】D
【解析】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下沉式窑洞是在原状土中挖凿的窑洞或利用生土、沙石掩覆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而挖掘的拱形穴居式住宅。不是以天然土起拱的,是挖掘出的洞穴。
13.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是由谁委托来华的哪位传教士设计建造的?( )
A. 康熙皇帝,郎世宁
B. 雍正皇帝,南怀仁
C. 乾隆皇帝,蒋友仁
D. 嘉庆皇帝,王志诚
【答案】C
【解析】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是园内一组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位于畅春园北界,效仿欧式园林的代表作。圆明园原为雍正的赐园,胤祯继位后作了扩建,并将离宫迁入。乾隆时增建景点题为圆明园四十景,约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长春园北端,命在宫中供职的传教士蒋友仁等设计,监造了欧洲巴洛克式的宫殿组群。于乾隆十二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基本建成。
14.唐宋至明清,中国园林在东晋和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规模扩大,普及民间,形式多样,建筑增多
B. 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
C. 从帝王园囿转向私家园林,从田庄气息转向“诗情画意”,从“阡陌纵横”转向“堂馆亭阁”,从儒家思想转向道家思想
D. 理园情趣诗意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自然化,造园手法简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