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体育学院普通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应激

【答案】应激是默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应激是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应激就会产生。

2. 技能

【答案】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复杂的专门的行为模式,可以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亦称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3.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

4.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为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割裂脑研究? 它对揭示左右脑的不同功能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割裂脑研究是在切断脐抵体的情况下,分别对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研究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于20世纪60年代初对两名右利手裂脑人进行手术前后的测验比较发现,术前他们都能用左右手写字绘画,术后都不能用左手写字,但保留了用右手写字的能力。在绘圆方而,右手反而不如左手画得好。这充分说明了大脑两半球存在单侧化优势,左右两半脑功能不对称。

(2)裂脑研究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因这种思维必须借

助于言语或其他信号系统,此外还分管数学计算、概念形成,以及对象征性关系和细节进行逻辑分析等,具有言语的、理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旋律的控制能力。右半球分管的是不需要言语参与的具体思维和形象思维,具有高度的完形知觉能力及对空间结构方位的识别能力,对复杂关系有较强的理解力,在音乐绘画艺术方面以及对情绪的表达和识别方面都优于左半球。

6. 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答案】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形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即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的特点包括:

①刺激物的强度。对不随意注意起主要作用的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即与和这个刺激物同时出现的其他刺激物在强度上的对比关系。

②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之间在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以及活动和静! 卜等方面的对比关系也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是相对于个人的经验而言的。引起注意更多的是刺激物的相对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包括:

①需要和期待。凡能满足人的需要(不论是机体的、物质的需要还是精神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刺激物都容易成为不随意注意的对象。

②情绪和过去经验。情绪会影响你的注意的选择方向,使你对世界的观察添上了色彩。过去经验也明显影响着注意的指向。人们看报时所注意的消息往往不同,这多半是由于其知识经验不同之故。

7. 什么叫做盲视? 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答案】(1)盲视

盲视是Weiskrantz 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在盲区中呈现客体,患者报告看不到客体,但能准确确定客体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刺激属性,即产生了知觉行为和意识的分离,心理学家称之为盲视。盲区是用动态视野检查法确定的,患者的头固定,一个光点慢慢从一只眼睛视野边缘开始向中心移动,患者看到光点后,光点回到边缘从另一角度再开始移动。这样过程重复多次,就能绘出视野中不能够识别的区域,称为盲区。

(2)对盲视的解释

对于盲视现象,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视觉系统:焦点系统和周围系统。

①焦点系统管系统的识别与再认,即膝状体一纹区视觉系统,它包括视网膜中央凹在内的中心区、外侧膝状体和初级视皮层区。周围系统管客体的定位,即视网膜背盖视觉系统,包括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及边缘区域,上丘和外纹状体。

②盲视病人因初级皮层区受损而全盲,虽然他们能正确辨认诸如运动朝向、不同波长光波、形状等刺激属性,但他们还是看不到任何东西。即病人的周围系统功能还残留,但焦点系统则因

受损而不起作用了。

因此,盲视现象出现是由于病人焦点系统受损功能完全丧失而周围系统功能残存造成的。

8. 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答案】(1)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

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①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②四个有关的方面: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 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四是言语的发展。

(2)主要研究方法

①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几个月或几年)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这种研究关注的是某些具体心理特质的变化,如:语言、智力或感知能力。

②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每一个年龄组称为一个“群体”。

③群体一连续研究。这种方法克服了纵向和横断研究的缺陷,具体操作为: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各个群体进行纵向追踪研究。

9. 简述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弗洛伊德将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各个发展阶段都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功能固着就没有补救的方法,因而每个阶段的经验,将决定个体成年后的适应型态和人格特征。

(1)口腔期(出生~18个月)。儿童在这一时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活动是吃奶。这一时期的欲望主要是通过口腔的动作来获得满足的。

(2)肛门期(1~3岁)。这一时期,儿童最感兴趣的是排泄,对大小便的控制和训练,是父母与儿童之间最主要的互动行为。

(3)性器宫期(3~6岁)。这一时期,本我冲动的对象集中转向生殖器,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性满足的主要来源。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4)潜伏期(6~11岁)。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儿童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

(5)两性期(青少年期)。这一时期即青春发育期,性的能量又重新涌现出来,复又投向生殖器区域。这一时期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如果前几个阶段都发展顺利的话,这一阶段就会走向婚姻、成熟的性生活,以及繁育和教养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