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70岁,因心力衰竭住院已3周,体质虚弱。近日骶尾部皮肤破溃,床位护士仔细观察后认为是压疮炎性浸润期。病人的饮食应是()。 A.高热量、低蛋白、低盐。 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 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高脂肪、低蛋白、高维生素。
患者女,58岁,右大腿外侧红肿剧痛并出现畏寒发热,全身无力3天,3天前患者右大腿外侧红肿,疼痛,经青霉素及其他一般治疗后,病变区仍向四周扩大,红肿,疼痛加重,并出现畏寒,发热,全身无力。体检:体温38.9℃,心率92次/分。右大腿外侧病变区皮肤呈暗红色,明显水肿,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剧痛,白细胞数15.0×109/L,中性粒细胞0.86。病变区经广泛切开后,由于加强抗生素治疗及局部理疗后,炎症基本控制,伤口周围无明显压痛,白细胞数7.8×109/L,中性粒细胞0.68,但伤口内分泌物较多,创面不洁。应采取下列哪项理疗()。 A.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 交变磁场。 蜡疗。 感应电。 直流电维生素导入疗法。
股骨头缺血坏死在T1WI呈低信号,常见的类型有() 均匀型。 不均匀型。 带状型。 环状型。 以上全对。
儿茶酚胺减低见于() 嗜铬细胞瘤。 Addison病。 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高血压病。
甲状腺鞘又称()。 甲状腺真被膜。 甲状腺假被膜。 纤维囊。 甲状腺外膜。 甲状腺悬韧带。
引起弥散量增加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