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624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天井与甬道

【答案】天井与甬道是中国古代墓葬的组成部分。天井是指开凿于长墓道中的竖井,最初出现于北魏时期,或为对现实生活中院落的模仿,唐以后由于墓道的缩短并消失,天井也随之消失。甬道是指墓葬中联接墓门和墓室的通道,多见于魏晋隋唐墓。

2. 方上

【答案】方上是古代建筑学术语,是指秦汉起使用的陵墓形式,累土为方锥形而截去其上部。

3. 抱鼓石

【答案】抱鼓石,又称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因一个犹如抱鼓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而得名。抱鼓石属于门枕石,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一般在四合院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由两块形似圆鼓的石制构件组成。抱鼓石是中国宅门中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识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品。抱鼓石是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它是一种内在世界通过装饰符号语言展示于外在世界的典型事例。

二、画图题

4. 颐和园平面图

【答案】

5. 晋祠圣母殿平面和当心间剖面、正立面

【答案】

图1 晋祠圣母殿平面图

图2 晋祠圣母殿横剖面图

图3 晋祠圣母殿立面图

三、论述题

6. 安阳殷墟布局。

【答案】商代都城在盘庚之前屡次迁徙,但自盘庚起,历八代十二王,整个商代晚期皆都于殷。殷墟遗址发现于20世纪初,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面积约24平方公里,洹水横贯其中。殷墟内主要遗存包括宫殿宗庙区、手工业作坊、墓葬区和一般居民区等。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

(1)宫殿宗庙区

宫殿宗庙区发现以小屯村东北地为中心的大量夯土建筑基址,殷墟的宫殿和宗庙建筑多有夯土台基,台基上设柱础。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无法准确复原,但可确认当时尚未使用砖瓦,墙体应为泥土夯打而成,屋面则以草覆盖。

(2)王陵区

部分基址附近发现与祭祀有关的现象,工陵区位于洹河北岸的侯家庄和武官村之间,在武官村大墓之南有排列整齐的密集的人祭坑,应为商王室祭祀祖先的场所。

(3)手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