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840经济学原理之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 )的市场价值。

A. 所有经济交易

B. 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物品和劳务

C. 所有物品与劳务

D. 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

【答案】D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对GDP 定义的理解必须把握以下五个要点:①它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可用货币衡量; ②计算的是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 ③它计算一定时期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存货被看作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 ④GDP 为地域概念,GNP 为国民概念; ⑤它是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地下经济则不算在其中。

2. 如果失业率既不上升也不下降,那么经济中找到工作的人数必须等于( )

A. 失业者人数

B. 离开或者失去工作的人数

C. 寻找工作的人数

D. 离开的劳动力人数

【答案】B

【解析】由失业率公式可知

就业的人数。

3. 永久收入理论认为( )。

A. 当前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消费的同比例增加

B. 暂时性收入高于持久性收入

C. 高收入年份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D. 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0

【答案】D

【解析】永久收入理论认为,引起消费变化的是永久收入的变化,而不是暂时性收入的变化。因此,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0。

,为了保证自然失业率不变,必须使离职的人数等于

4. 货币主义认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变量是( )。

A. 货币余额

B. 利率

C. 货币供给量

D. 投资量

【答案】C

【解析】货币主义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比其他资产预期同报率的影响要小,所以货币供给本身就是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变量。在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除了货币和债券人们还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资产。因为利率下降,其他有价证券和实物资产的价格也会变得相对便宜,这就吸引人们对这些资产的购买,于是刺激消费和投资,致使国民收入增加。

5. 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 )。

A. 货币需求

B.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C. 储蓄

D. 储蓄与投资

【答案】A

【解析】凯恩斯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由于货币供给由政府货币当局决定,是外生变量,所以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

二、论述题

6. 分析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分歧。

【答案】(1)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①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凯恩斯主义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主张用国家干预代替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由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②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弗里德曼是该学派的公认代表,此外还有英国的沃尔特斯、帕金和弗里希等。货币主义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最重要,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标准; 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货币量的变动,从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利用货币来加以调节。

(2)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财政政策有效性问题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的实行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而对物价的影响不大。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②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无效,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货币主义小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认为财政政策只能导致物价的变动,对总产出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他们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对总供给曲线的假设,即认为总供给曲线是缺乏弹性的。

(3)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虽然存在着时滞,但它可以系统地影响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由于经济运行不稳定,必须运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

b.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运行。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倡导者看来,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作用,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

c. 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②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虽然认为货币政策的收效比则政政策要快,但是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即“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货币主义从下面几个方面阐明其政策观点:

a. 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理论上,经济会表现出一种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随着时间变化,它可以自动消除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缺口,这一机制源于工资和价格水平具有伸缩性。

b. 认为用来操纵社会总需求的相机努力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经济生活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