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 )研究为直接探讨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功能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A. 双耳分听实验
B. 割裂脑
C. 失听症病人
D. 失语症病人
【答案】B
2. 当N 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N+1次实验的靶子时, 被试对它的反应会变慢,这种现象是( )。
A. 注意瞬脱
B. 注意分散
C. 返回抑制
D. 负启动
【答案】D
【解析】有关分心信息抑制的研究主要使用负启动范式,指当N 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的现象。
3. 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检查点,一般( )为宜,只有这样,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A.2~3个左右
B.3~5个左右
C.5~7个左右
D. 越多越好
【答案】B
【解析】对于不同的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自变量数量不同,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函数型实验的自变量水平应为3~5个左右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4.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 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
A. β增大,d' 增大
B. β减小,d' 不变
C. β增大,d' 减小
D 两者均不变
【答案】B
【解析】在信号检测论中,d ’是辨别力指标,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β是被试的反应标准,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严,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宽松,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被试将会采用相对宽松的反应标准,即β减小,而辨别力指标受到噪音与信号强度以及被试者自己的感受性的影响,而不受奖惩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保持不变。
此题,已进行相应修改,原题B 选项为β增大,d ’不变。
5. 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 法来控制( )。
A. 复述的作用
B. 成熟的作用
C 疲劳的作用
D. 期待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 法来控制复述的作用。也可以让被试在这段时间做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以此来对抗被试的复述。
6. 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的200~600ms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那么探测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
A. 注意瞬间
B. 注意分散
C. 返回抑制
D. 非注意盲视
【答案】C
【解析】返回抑制(IOR )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采用突然变暗或变亮的方法,对空间某一位置进行线索化,会使对紧接着出现在该位置上的靶刺激的反应加快,即产生易化作用。如果线索和靶子呈现的时间间隔大于300ms ,则易化作用会被
抑制作用取代,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刺激的反应慢于非线索化位置,这种抑制作用被称为返回抑制。
7. 在2×3的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 )。
A.2个
B.3个
C.5个
D.6个
【答案】A
【解析】2×3代表的是本实验设计中有两个因素,其中第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第二个因素有3个水平,整个实验由此有6种实验处理。
8. 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
A. 二因素设计
B. 四因素设计
C. 二水平设计
D. 四水平设计
【答案】A
,每个自变量都有两个水【解析】该研究设计中有两个自变量(语义范畴类别和危险性概念)
平,属于两因素的实验设计。
9. 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
A. 冯特
B. 艾宾法斯
C. 铁饮纳
D. 巴甫洛夫
【答案】B
【解析】艾宾浩斯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使他成为了第一位对人类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
10.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 )。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视该题中的自变量有:干扰物(增加和减少)、照明度(降低和升高)、年龄(年青人
,因变量为:搜索交通标志的准确性、反应速度。 和老年人)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眼动分析指标不包括( )。
A. 注视
B. 眼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