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陕西潼关方言研究

关键词:潼关方言,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

  摘要

潼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最东端,面积444.96平方公里,人口12.25万。潼关东临河南省灵宝县,西连华阴县,南接洛南县,西北与大荔县毗邻,北面与山西省芮城县隔黄河相望,素有"虎据雄关,三省通衢"之称。 潼关方言属于北方官话下属中原官话区的陕西关中方言片。 潼关方言的语音系统:潼关方言有27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46个韵母,4个单字调。连读变调共有2类。潼关方言的46个韵母共有10个儿化韵母,他们通常具有"指小表爱"的语法功能。轻声主要出现在词尾、助词、语气词和重叠词上。在对潼关方音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韵母为顺序列出了潼关方言的同音字表,同时又将潼关音系与普通话语音系统及中古音系统作了比较,分析了潼关方言语音系统的共时分布差异和历时演变规律。 潼关方言的词汇系统:本文以分类词表的形式记录了潼关方言的近1500条词汇,这些词汇按照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分为20类,它们分别是天文地理、时令时间、农事农具、庄稼植物、虫鱼鸟兽、房屋器具、人品称谓、身体五官、病理医疗、衣服穿戴、饮食起居、红白大事、迷信诉讼、商业手艺、文化娱乐、动作心理、方向位置、人称指代、形容性状、各类虚词。 潼关方言的语法系统:潼关方言语法系统和北方官话基本一致,但仍有自己的特点。本文记录了潼关方言语法的7个特点,即子尾、方位名词后缀"(□[NAn?])"、重叠、代词、语气词"些([?iE?])"、量词"个"、处置式等。潼关方言中子尾运用较为广泛,除了和普通话相同的以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子尾词。潼关方言方位名词多带后缀"[NAn?]",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方位名词后缀"头"、"边"等。重叠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拟声词的重叠等类型。潼关方言的代词系统较为特殊,人称代词用声调变化来区分单复数,指示代词有特殊的表达方式。潼关方言的语气词"些([?iE?])"可以表示"命令、鼓励、劝阻"等语气。潼关方言的量词贫乏,量词"个"的用法很广泛,普通话的17种量词在潼关话中都可以用"个"代替。就句法而言,潼关方言的处置式有三个特点:"把"字的宾语可以是无定的,"把"字短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可以加否定副词"嫑(不要)",谓语可以是单个动词。最后,本文列出了语法例句和标音举例。 潼关方言在关中方言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第一次对潼关方言做了实地调查和记录。并运用描写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潼关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作了客观的分析,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总结出潼关方言的特点,同时,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为参照点,归纳分析了潼关方言音系的古今演变规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生动的语言事实,潼关方言与普通话的共时差异和以中古音为参照的历时音系演变规律为汉语史的建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本文的研究对于潼关地区推广普通话、加快陕西方言研究以及更加深入地进行潼关地区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研究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