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1)新文化运动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①对民主和科学的张扬,对旧民主、旧文化、I 日礼教的批判,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子封建统治者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②加速了中国人们的觉醒,促使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否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人们敢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接受新思想。
这就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这是因为:
①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③中国人学习西方一直在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这就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再加上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更是产生了避害意识,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方案。
(3)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希望。中国人民政党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中奋斗,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文明危机发生碰撞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左右碰壁的知识分子忽然发现,高于资本主义文明的第三种文明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推动知识分子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①十月革命启示人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革命走向胜利;
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③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经过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仅从理论上知道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历史地
位,而且亲眼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他们开始在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这就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并同工人阶级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既具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日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不摆脱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3.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主要是因为:
(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非常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社会主要矛盾变得复杂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
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就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中国的主要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等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4. 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答案】(1)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表现:
①较快的发展速度
从“一五”时期(即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公}一划的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尽管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4。谷物和主要工业产品(如钢、煤、石油、电力、水泥、化肥、硫酸、化纤、棉布等)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提前。在这期间,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②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讯、化学、国防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业品的生产能力有了飞跃的发展。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个时期同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国防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出发,这一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2)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作用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也为中国同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创建了前提。
5.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