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教育管理史(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④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2. 环境
【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3.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答案】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宏观角度讲,是指整个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状况,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微观角度讲,是指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投入产出状况,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制约,用于发展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一方面要广辟教育投资来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育浪费。
4. 文化
【答案】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5. 教育行政机关
【答案】教育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
权,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现为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中,省一级为各地教育厅(局或教育委员会),地县两级为教育局(教育委员会)。无论哪一级教育行政机关,都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事,充分、及时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管理其权限范围内的教育事业。
6. 教育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按不同标准,教育成本有不同分类:①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 ②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 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④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 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⑥生均年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 (7)教育要素成本、教育工资成本、教育边际成本、教育单项成本、教育精神成本等。从成本核算角度,有不同计算公式:教育成本二教育社会成本+教育个人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固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助于教育部门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教育计划和学校计划的编制,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等。
7. 教育行政组织
答; 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 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答案】
8.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 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二、简答题
9. 教学计划管理应当如何实施?
【答案】教学计划管理的实施有如下几步:
(1)制定教学计划
首先,要制定全校教学工作计划。由校长亲自主持,教导主任协助制定。其次,要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围绕加强本组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由教研组长负责,在全组教师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经主管校长或教导主任批准后执行。最后,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应于开学初提出,经教研组长同意后,交教导主任或主管校长审查批准后执行。
(2)执行教学计划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体系一经形成,即成为一定期限内全校师生的行动依据。管理者要合理调度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使教学计划由设想转化为现实。
(3)检查执行情况
检查执行情况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全面检查能够把握全局,便于发现教学计划执行中的倾向性问题; 专题检查可以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便于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原因。平时检查有利于动态地掌握真实的情况,避免问题堆积以至积重难返,可以采用参加教研组活动、随堂听课等方法进行; 定期检查的时间、人力相对集中,便于厂解各个方面的教学情况,一般在期中、期末进行,常用的方法是资料分析、听取汇报等。
(4)评价教学计划
对教学计划管理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是一个依据执行情祝对教学计划重新审视的过程。通过评价,可以对成绩和问题作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以便掌握教学管理的规律,改进以后的工作。
10.什么是教育课程? 其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案】教育课程一般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简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包括:
(1)教学计划
①教学计划的涵义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 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②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构成是:学校培养目标; 列出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教学顺序; 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及学期划分、假期时间; 学校的各种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