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调查研究法

【答案】调查研究法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在搜集科学事实,获取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着重研究的是现实情况,因而区别于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为研究的历史研究法; ②搜集的是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从而区别于实验研究法。

2. 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它是一定社会的一般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职业道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既受一般社会道德以至社会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所制约,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 ②既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有较大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应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和互相尊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具有宽广的文化修养。

3. 遗传决定论

【答案】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单一因素决定论,亦称“生物因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及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在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首先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己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影响这些由遗传决定的能力和品质,使之或迟或早的实现,而不能加以改变。奥地利心理学家比勒持同样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向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的过程。遗传决定论最大的局限是贬低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4. 教学机智

【答案】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此种机智源于教师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等心理品质,还源于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技巧的丰富与积累,对学生了解的深度和诚恳、爱护的态度等。教学机智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机智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审美性和直觉性等特点。

5. 校本管理

【答案】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质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校本管理强调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把中小学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等组织行为学原理和技术,来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等)以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校本管理的首要特征就是学校在财政、人事、课程与教学三个方面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校本管理的另一个特征是共同决策,强调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有关的校本管理活动,包括经费使用、人员聘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等。

6. 活动课程

【答案】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活动课程形成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活动课程以生活中的儿童兴趣与动机为课程中心,课程范围和教学内容选择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组织,它突破了学科界限、重视直接经验、主张“做中学”。其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活动课程的优点是: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由于重视儿童的兴趣、动机,重视儿童心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其局限是:课程内容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7. 问题一发现教学

【答案】问题一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 便于因材施教。问题一发现教学的缺点是:不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要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知识,费时过多; 如果缺乏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性研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8. 德育的发展原则

【答案】德育的发展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进展的原则。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发展的,这些影响纷繁复杂,不仅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对立,而且往往前后并不连贯。如果不加以组织则必将削弱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范围扩大,通过书刊、影视接受的信息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必须加强学校

对各力一面教育影响的控制和调节。贯彻发展性原则的要求是: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二、辨析题

9.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卞流”是英国的沛西. 能,在他的《教育原理》中明确提出的观点,这是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的观点,对其分析如下: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西方近代关十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其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①利托尔诺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超越于人类社会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在动物界存在。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说成是一种教育,甚至设想在昆虫界也有教师与学生。按照他的看法,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己形成的教育形式基础上,做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利托尔诺把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了保存自己的物种,出于一种自然所赋予的本能,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小动物。

②沛西·能在20世纪20年代断言:“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

,还认为“教育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把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现象贬低为本能行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教育就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成为一种不能为人的意识所调节控制和支配的活动。

(2)教育起源于劳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与其他动物对于下一代的爱护、照顾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动物对于下一代的爱护、照顾只有一种本能的活动,这种本能活动是天生的,是由遗传获得的简单的行为定型,这种活动在意识之上是小存在的。不可否认,人类对于他们的下一代也存在着一种出于本能的爱抚,一种亲子之情。但是这种本能并不是人类教育的出发点,它不能支配人类的教育活动。支配人类教育活动的是作为社会历史产物的意识。这是因为:第一,教育不是产生于本能的需要,而是出于人所意识到的社会的需要。第二,在教育过程中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由某种刺激所释放出来的、为先天所定型的、程序化的动作,而是由后天所获得的、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有意识的活动。总之,无论是激起教育的需要,还是支配整个教育活动的,都不是生物的本能,而是人类的意识。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通过教育来进行经验的传递,这是人类社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