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05社会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差序格局

【答案】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差序格局”深刻地概括了传统中国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极宫学术活力,因此引发了当代社会学家们的热烈讨论。

2.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①社会价值观; ②社会规范体系:③权威与地位结构; ④社会机构与设施。

3.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小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4.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 ③发展社会化; ④逆向社会化; ⑤再社会化。

6.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7. 舒茨(Aifred Schutz)

【答案】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

,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他主张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说的“社会事实”

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学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8. 角色混淆

【答案】角色混淆即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干什么、不应该做干什么和怎样去做。角色混淆使得角色扮演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二、简答题

9. 试述现代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答案】现代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主要包括:

(1)城市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现代城市是大量人口的集聚地,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是确定一个聚落是城市或农村的主要指标。

(2)城市人口异质性强。城市人口的大规模集中,使其异质化程度加深。

(3)城市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现代城市有各种各样的分工,有不同的产业和职业。不同的职业一般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具备相应知识与技能的人方能胜任。为确保具有专门知识与技能的人和特定的工作岗位相结合,在现代城市,考试制度非常盛行。

(4)城市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与非人情性。况且由于城市规模大,城市中的人绝大部分是陌生者,第二次相遇的机会实在很少,所以一般都采取较冷淡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以事为本。

(5)城市社会活动科层化。在现代城市,初级社会群体趋向衰落。邻里、街坊等在传统社会

本属初级社群的群体形式在现代城市变得名存实亡。规模大、分工细、运作按组织章程规定、特别注重形式化的程序的科层组织得以发展。

(6)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开放,社会流动性高。传统的等级森严的阶层体系在现代城市被打破,其结果是出现了高速的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又推动城市阶层结构的进一步开放。

(7)城市文化世俗化。“世俗化”是指一种文化、价值观脱离“神学”(传统社会思想体系)的束缚,转变为平民文化、价值观的过程,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世俗化使城市居民凡事讲求实效,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结果:①使城市社会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 ②使城市居民在社会评价上摈弃了传统的道德标准,往往以人们的实际能力与工作效果作为标准; ③使城市居民具有选择性的价值观念。

(8)城市生活方式现代化。包括:①城市生活水平与质量高; ②社会化程度高; ③开放性强; ④生活节奏快。

(9)城市社会控制以正式手段为主,社会整合度低。现代城市规模大,人口构成复杂,宗教、传统、习俗、道德等非正式控制手段的作用日益削弱,而越来越依靠正式控制手段如规则、法律、法规、章程等。

10.试论制度建设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答案】制度建设在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要,主要表现为:

(1)制度体现为社会规范体系,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在于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从而起到维护社会整体秩序、促进社会整合、激励社会创新的作用。

借助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一个社会可以明确规定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的权利、责任与利益关系,确立适当的社会地位结构以及社会资源的适当分配,从而使得社会运行呈现为一种有序状态,使得社会成员可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2)制度建设滞后会导致制度供给的严重不足,并体现为新旧制度长期并存、制度变迁“堕距”、制度变迁“原则不协调”以及“制度缺失”和“制度真空”等方面,由此会加剧社会矛盾,导致某种程度的社会秩序危机。

(3)制度建设小完善会导致制度的小公正性,使得其仅仅服务于特权阶层、垄断部门、特殊地区,为社会上的强势人群所左右,出现“制度俘获”现象,使制度成为少数人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的工具。

11.简述马克斯·韦伯划分的社会行动类型。

【答案】马克斯·韦伯划分出的基本行动类型是:下具理性类型、价值理性类型、传统类型和情感类型。这四种行动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依据人们开展社会活动的根据不同作出的划分; 它们都在一定普遍性程度上概括了某些社会成员的行动方式,亦即不是少数个别人的个别主观性; 现实的社会行动不一定能作出这样严格的划分,但是它们可以为理解和把握纷繁复杂的社会行动提供一种分析模式。

(1)工具理性类型是对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后果而做出筹划、思考和选择而采取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