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900计算机专业综合之计算机操作系统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对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 )。

A. 字符

B. 数据项

C. 记录

D. 文件

【答案】C

【解析】由相关联记录组成的文件中的基本信息单位是记录。记录是由多个字节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单位。记录式文件主要用于信息管理。

2. 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系统调用命令,它的特点是( )。

A. 执行时不可中断

B. 自己调用自己

C. 可被外层调用

D. 功能强

【答案】A

【解析】原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器指令级的,其特点是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另一类是功能级的,其特点是作为原语的程序段不允许并发执行。两类原语在执行时都不可中断。

3. 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 )。

A. 共享资源

B. 独占资源

C. 临界资源

D. 共享区

【答案】C

4. 文件的存储方法依赖于( )。

A. 文件的物理结构

B. 存放文件的存储设备的特性

C.A 和B

D. 文件的逻辑结构

【答案】C

5. 某时刻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如表所示)。

表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

此时的安全序列是( )。

A.P1, P2, P3, P4

B.P1, P3, P2, P4

C.P1, P4, P3, P2

D. 不存在安全序列

【答案】D

【解析】使用银行家算法可知,不存在安全序列。由于初始R1资源没有剩余,只能分配资源给P1执行,P1完成之后释放资源。这时由于R2只有2个剩佘,因此只能分配对应资源给P4执行,P4完成之后释放资源。此时R2仍然只有2个剩余,无法满足P2、P3的要求,无法分配,因此产生死锁状态。

如果对于银行家算法比较熟悉,能够很快发现R2资源只有2个,但P2和P3的需求都为3, 并且P1和P4都没有持有R2资源,R2资源会始终无法满足P2和P3的需求,必然会在若干步分配后导致死锁。

二、综合题

6. 试说明增量式索引组织方式。

【答案】(1)为了能较全面地照顾到小、中、大及特大型作业,可以采取多种组织方式来构成文件的物理结构。如果盘块的大小为1KB 或4KB , 对于小文件(如)而言,最多只会占用10个盘块,为了能提高对数量众多的小型作业的访问速度,最好能将它们的每一个盘块地址都直接放入文件控制块FCB (或索引结点)中,这样就可以直接从FCB 中获得该文件的盘块地址。

—般把这种寻址方式又称为直接寻址。(2)对于中等文件(如可以采用

单级索引组织方式。此时为获得该文件的盘块地址,只需先从FCB 中找到该文件的索引表,从中便可获得,可将它称为一次间址;对于大型和特大型文件,可以采用两级和三级索引组织方式,或称为二次问址和三次间址。

或,)

(3)增量式索引组织方式,就是基于上述的基本思想来组织的,它既采用了直接寻址方式,又采用了单级和多级索引组织方式(间接寻址)。通常又可将这种组织方式称为混合组织方式。在UNIX 系统中所采用的就是这种组织方式。

7. 在计算机配置上,操作系统有哪几方面的目标?

【答案】计算机配置操作系统是为了方便用户(方便性)、提高效率(有效性)、功能扩展和环境开放(可扩充性)。

目前存在着多种类型的OS ,不同类型的OS 其目标各有所侧重。在计算机硬件上配置的OS 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1)方便性。配置OS 后可使计算机系统更容易使用。一个未配置OS 的计算机系统是难以使用的,因为计算机硬件只能识别0和1这样的机器代码。如果用户在计算机硬件上配置了OS ,用户便可通过OS 提供的各种命令来使用计算机系统。

(2)有效性。在未配置OS 的计算机系统中,诸如CPU 、I/O设备等各类资源,都会经常处于空闲状态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内存及外存中所存放的数据由于无序而浪费了存储空间。配置了OS 后,可使CPU 和I/O设备由于能保持忙碌状态而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且由于使内存和外存中存放的数据有序而节省了存储空间。此外,OS 还可以通过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从而可进一步改善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及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3)方便性和有效性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两个目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计算机系统昂贵,因而使其有效性比方便性更为重要。正因如此,现在的大多数操作系统理论都着重于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问题。但是,近10年来在微机上所配置的操作系统,则更重视其方便性。

(4)可扩充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以及各种由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硬件设备在使用上必然存在着将来要进行扩展的可能。那么OS 的设计就必须考虑到将来可能存在的硬件扩充功能或更新的问题,为此,就必须提供统一的接口,充分考虑兼容性的问题。

8. 何谓缓冲区溢出?攻击者如何利用缓冲区溢出进行攻击?

【答案】缓冲区溢出是指计算机对接收的输入数据没有进行有效的检测,向缓冲区内填充数据时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而导致数据溢出到被分配空间之外的内存空间,使得溢出的数据覆盖了其他内存空间的数据。

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造成程序崩溃或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

9. 试说明一种对加密口令进行验证的方法。

【答案】当某用户输入一个口令时,系统利用函数f (x )对该口令进行编码,然后将加密后的口令与存储在口令文件中的已加密的口令比较,若两者匹配便认为是合法用户。而对攻击者而言,则即使能获取口令文件中的已加密的口令,也无法对它们进行译码,因而不会影响到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