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答案】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其“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
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心动力。而且,“心、脑、手”这三种基本能力的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各自的规律性,“支配每种才能发展的规律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在这方面,裴斯泰洛齐从应使学生在道德、知识、身体和劳动技能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主张在初等学校教育阶段,应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同时,裴斯泰洛齐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认为如果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依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则必定能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3)以教学程序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协调为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是裴斯泰洛齐毕生都在探讨的重要课题。他认为,要使教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学化,首要的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从清晰的表象到确定无误的概念。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依循这三个阶段进行的。他说:“教学首先把混乱、模糊的感觉印象一个一个地呈现到我们的面前,然后把这些孤立的感觉印象以变化的姿式放到我们眼前,最后把它们跟我们早先已有的整个系统组合起来。清晰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裴斯泰洛齐主张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调动儿童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认识到人的理智中的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
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诚然,由于时代的限制,裴斯泰洛齐对人的心理的理解还不是真正科学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唯心论缺陷,但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毕竟不仅成为他自己关于人的和谐发展论、要素教育论、简化的教学方法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对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教育心理学化之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布鲁纳的教学观。
【答案】(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①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够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兴趣,并可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②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③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①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②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③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④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3. 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答案】(1)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个体或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教育可能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过分强调知识授受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又如反复的机械练习会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3)教育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抑制了这些国家投资发展经济及其他社会事业,又如研究发现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在再生产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不平等。
4.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顿悟说的实验基础是什么? 它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案】(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顿悟说的实验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顿悟说的实验基础是:实验者布置一种情境,但其目的不能直接到
达,而又使它对情境完全了解,于是便可以知道它所能得到的是何种程度的行为,尤其是它能否以间接的方法解决其问题。苛勒是以动物能否以“间接方法解决问题”作为理解力的标志的; 苛勒坚持实验的设计,必须使动物有可能完全了解其情境。问题的一切主要条件,必须全部显露出来,以便让动物观察。在苛勒设计的由简而繁的实验中,主要包括箱子实验和棒子实验两个系列。
(2)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小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为前提的。
②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
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反应,乃是一种心理的或知觉方面的过程,动作直接受知觉及其组织作用所支配。它既不是由刺激直接引起的,也不是由预定的联结所决定的。
5. 刺激控制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和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学习理论基础是什么? 其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何? 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1)刺激控制教学模式
①理论基础
刺激控制教学的核心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列联安排计划。刺激控制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强化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某种特定的刺激环境中,个体做出一个期望的反应,就伴随呈现一次强化。在心理学中,把这种刺激与强化间的对应称为列联,把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称为列联安排。刺激控制教学的核心,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列联安排计划。在刺激控制过程中,强化可以采用社会强化、物质强化或活动强化。社会强化包括口头表扬、通报鼓励及友善的微笑等不同的形式; 物质强化包括各种可以消费的物品,如金钱、实物等; 活动强化指个体感兴趣的活动,如踢足球、看话剧、计算机编程等。强化可以采用不同的程序。可以采用持续强化,也可以采用间歇强化等程序。一般,在新行为开始建立之初,宜使用持续强化; 而当新行为模式比较巩固后,宜使用间歇强化。
②基本结构
刺激控制教学模式一般由定义目标行为、评价初始行为、制定列联计划、实施列联计划和评价列联计划等五个阶段组成。
a. 定义目标行为: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立期望建立的行为反应,即确立通过教学要改变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哪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获得哪些知识技能或规范。此时,应准确阐述要改变的行为和要强化的反应,并制定一套测量行为变化的程序。测量行为变化,既可以通过观察和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