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矿井井底车场的施工,该井底车场为常见的环形车场,排水系统由两条独立的水仓构成,施工单位所编制的工程施工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所有的施工工序时间都已不能再缩短。 工程施工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巷道交岔点D施工时,由于开挖断面大,施工单位采取了短进尺、预支护、早封闭的技术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但施工进度慢,延误工期lOd。 事件二:主井绕道工程E施工中发现围岩的稳定性很差,与地质资料提供的条件不符,施工单位采取了加强支护的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但延误工期20d,增加施工成本20万元。 事件三:水仓人口工程G施工时,因施工单位安排失误,发生工程延误,延误工期20d,并影响了其后续工程内水仓M和外水仓N的正常施工。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煤矿的立井井筒施工,该井筒净直径5.5m,井深386in,井筒检查孔所提供的地质和水文资料比较简单,预测井筒最大涌水量不大于5m3/h。 该施工单位根据井筒的特点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立井机械化作业线配套施工方案,主提为JKZ2.8/15.5型提升机配4m3吊桶,副提为JK2.5/20型提升机配3m3吊桶,井架为V型凿井井架,采用FJD一9型伞钻打眼,2台HZ-4型中心回转抓岩机出矸,段高3.6m金属伸缩式模板砌壁。 在井筒施工至井深293.6m时,井壁总漏水量为1.2m3/h,工作面继续下一循环作业,爆破通风后下井检查发现工作面出水,实测涌水量为15m3/h。施工单位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并提出采用工作面打止浆垫进行注浆的施工方案。业主认为涌水量不大,坚持要求强行通过。于是,施工单位采用导管把明显出水点的涌水导出,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同时,为避免水泥浆流失减少了对混凝土的振捣。最终,施工单位所施工的296.1~315.2m井段共计6模井壁较正常作业时间多增加工期13d,各种人工及机械费用额外增加86.5万元,且井壁局部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井筒掘砌至马头门附近时,井底信号工因病请假,班长临时指定一名工人担任信号工。在一次吊桶下放通过吊盘时,信号工未及时发送停止信号,吊桶未减速直接下放冲撞抓斗,使抓斗坠落造成井底作业人员l人死亡、l人重伤的安全事故。
某施工单位A中标了一矿区机修厂工程。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规定:工程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合同总价为1250万元,总工期为8个月,按月结算工程款;工程预付款为合同总价的l0%,在工程最后两个月平均扣回;建设单位从第一个月起从每月工程进度款中扣除l0%作为保修金,保修金为合同总价的5%。 施工单位A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查资料,制定了基坑支护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通过。经建设单位同意,施工单位A将厂房的基坑开挖工程分包给了专业的土方施工单位8。分包合同约定:土方工程量估计为l2万m3,单价为6元/m3;实际工程量超过估计工程量10%时调整单价,单价调整为5.5元/m3;最终按实际工程量结算。基坑开挖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发现基坑侧壁出现裂缝,通知施工单位A停止施工,将人员撤离。但项目经理考虑到工期紧张,未通知8单位。结果3个小时后,基坑侧壁突然坍塌,3名施工人员受重伤,部分机械损坏。事后统计事故经济损失为6万元,影响工期lod。事故调查表明因地质勘查数据不准确,造成了支护方案不当。重新确定支护方案后,工程继续施工。土方工程最终工程量为16万m3。 经施工单位A的努力,工程按期完工。施工期间各月完成的产值如下表所示:
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常用方法有()。 A.喷大板预留试样法 。 B.现场搅拌预留试样法 。 C.现场取芯法 。 D.回弹检测法 。 E.拔出试验法。
在巷道施工中,常用的通风方式有()。 A.自然风压通风 。 B.压人式通风 。 C.混合式通风 。 D.水力引射器通风 。 E.抽出式通风。
关于矿山立井井筒施工采用吊桶提升的说法,正确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