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政治学理论832毛泽东思想与中特理论体系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二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后,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 我党近年来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因为股份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股份制经济是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分属于不同所有者的生产要素集为一体,统一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利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制经济的存在,以生产要素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为前提。投资入股是实现股份制经济的基本途径。生产要素的统一经营使用是股份制经济经营活动的基础性条件。按股分利是股份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2)股份制经济是一种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式,它能改变生产要素分散使用的格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股份制是一种资产组织形式,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它为自己服务。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3)在我国组建股份制企业,有利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筹集重点项目资金; 有利于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协调地方、部门和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我党近年来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是因为股份制本身的优点和作用,它并非一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只有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
企业才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答案】题中观点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卞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无论是在旧中国进行革命还是目前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政府在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 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实行政企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由此可见,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5. 自主创新意味着完全由自己来创新。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建议》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自主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
(2)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3)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上三方面有关自主创新的来源问题向我们揭示了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由自己来创新。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但是,自主创新不是完全的由自己来创新,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
6.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2)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面临众多难题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发展振兴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奋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党的十八大之后,党又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 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