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专业硕士]之生物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乙醇发酵

2. 同促效应。

【答案】同促效应是指底物分子本身对别构酶的调节作用。

3. DNA 重组(DNA recombination )。

【答案】DNA 重组是指发生在DNA 分子内或DNA 分子之间核苷酸序列的交换、重排和转移现象,是已有遗传 物质的重新组合过程。

4.

(年)内含子

【答案】

内含子

列。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

5.

易化扩散是指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

外显子的 中的区域。 还原乙醛,得到乙醇的过程。 【答案】乙醇发酵是指在缺氧的条件下,

糖酵解产生的

【答案】易化扩散又称促进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由载体蛋白(即转运蛋白)介导的跨膜扩散,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加入能量,是一种被动转运。

6. DNA

的双螺旋

【答案】DNA 的双螺旋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设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

碱基堆积距离为

组成,

碱基按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联系。维持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和氢键,以及离子键。双螺旋表面有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7. 稀有氨基酸。

【答案】稀有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中的20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他蛋白质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如5-轻赖氨酸。

8. 水解修饰(hydrolytic modification)。

【答案】水解修饰是翻译后修饰的一种方式,通过水解,一条肽链可水解为多种组分,例如P0WC (鸦片促黑 皮质素原)可被水解为多种生物活性肽。

二、问答题

9. 概述B 族维生素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B 族维生素主要以辅酶形式参与糖代谢的酶促反应过程,当其缺乏时会导致糖代谢障碍。

(1)糖酵解途径,甘油醛-3-磷酸脱氢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时需要维生素PP 参与;

(2)糖有氧氧化,

丙酮酸及旷酮戊二酸氧化脱羧需要维生素和硫辛酸参与;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需要维生素参与; 维生素维生素PP 、泛酸

(3)磷酸戊糖途径,Glc-6-P 及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需要维生素PP 参与;

(4)糖异生途径中需要维生素PP 及生物素参与。

10.有时知道一个基因的DNA 序列并不能得知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请说明原因。

【答案】DNA 经常在基因内部有内含子,因此DNA 序列推测出的最终蛋白序列有可能是错误的。而且蛋白质在翻译后还会进行修饰,因此蛋白质序列上可能有被修饰的地方并没有体现在DNA 序列中。

11.简要说明

【答案】

引物具有提供

在复制开始时,需要一段的合成必需

的作用。引物的生物学意义。

上才能够合成延伸

聚合酶III 催化,将第一个脱氧核苷

也就是说核苷酸必须要连接在引物形成后,由

酸按碱基互补原则加在

引物

端而进入链的延伸阶段。

12.计算一分子丙氨酸脱氨后彻底氧化形成ATP 的分子数。

【答案】丙氨酸脱氨形成丙酮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生1

分子

分子在三羧酸循环中,有4次脱氢,其中3

次产生

再加上由琥珀

酰生成7.5

分子成1.5分

子通过呼吸链可生成2.5

1

次产生生所以共产

生生成琥珀酸产生1分

分子。所以1

分子丙氨酸脱氨后彻底氧化形成

13.为什么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 分子数为12.5。

【答案】

分子病指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突变引起的疾病。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珠蛋白基因发生点突变,

引起血红蛋白链六位的谷氨酸变为缬氨酸。此种变化导致血红蛋白构象变化,分子间聚合,最终使红细胞变形。

14.如果草酰乙酸和酮戊二酸均被用于氨基酸合成,那么三羧酸循环将如何正常进行?

【答案】

草酰乙酸和酮戊二酸是TCA 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因此必须得到补充。生物体内,

可以通过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催化的酶是丙酮酸羧化酶。在TCA 循环中,

以通过草酰乙酸得来。

15.给大白鼠注射二硝基酿可引起体温升高,试解释原因。

【答案】2,4-

二硝基苯酚(

透性升高,

影响了酮戊二酸可)对电子传递链无抑制作用,

但可使线粒体内膜对的通的进行,使产能过程与能量的贮存脱离,刺激线粒体对氧的需要,呼吸链的氧化作加强,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因此,摄入解偶联剂后会引起大量出汗、体温升高、

氧耗增加、

值下降、的合成减少。

16.简述关于酶作用专一性的学说。

【答案】(1)“锁钥学说”认为底物分子或底物分子的一部分像钥匙那样,专一地契入到酶的活性中心部位,强调只有固定的底物才能契入与它互补的酶表面。

(2)“三点附着学说”认为立体对应的一对底物虽然基团相同,但空间排列不同,这就可能出现这些基团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能否互补匹配的问题,只有三点都互补匹配时,酶才作用于此底物,否则酶不能作用于它。

(3)“诱导契合假说”认为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接近时,酶蛋白受底物分子的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契合,进行反应。

三、论述题

17.论述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不同代谢途径可通过交叉点上的关键的中间代谢物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形成经济、良好的代谢网络。

(1)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联系

①糖可以转变为脂肪葡萄糖代谢产生乙酰

羧化成丙二酰进一步合成脂肪酸,糖分

羧化酶,

但乙酰解也可产生甘油,与脂肪酸结合成脂肪,糖代谢产生的柠檬酸,A TP 可变构激活乙酰所以糖代谢不仅可为脂肪酸合成提供原料,而且促进这一过程的进行。

②脂肪大部分不能变为糖脂肪分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分解生成乙酰进而转化为糖,

但甘油与大量由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

不能转变为糖。

(2)糖与氨基酸代谢的联系

①大部分氨基酸可变为糖除生酮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外,其18种氨基酸都可脱氨基生成相应的a-酮酸,这些酮酸再转化为丙酮酸,即可生成糖。

②糖只能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可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但体内 8种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转化合成。

(3)脂肪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联系

不能逆行生成丙酮酸,从而不能循糖异生途径转变为糖。甘油可以在肝、肾等组织变为磷酸甘油,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故脂肪绝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