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7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的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1)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2)但科学技术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还有一种情形则与社会制度有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并非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世界上的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就是一个例证。
(3)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但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2.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①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②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
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1)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机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2)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形态上看,有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的输出。从资本输出的主体看,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4. 简述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质、倾向和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的变化,为质变做准备。在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造成矛盾双方发展的小平衡,使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事物发生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当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达到某一限度时,只有通过矛盾斗争才能突破这个限度,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才有事物的质变。
5. 简要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力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②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一,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第二,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第三,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③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第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第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④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⑤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表现在:
第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第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社会发展的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
①这些动力中社会基本矛盾的动力是基础,其他动力只有在解决和推动基本矛盾运动中实现动力作用。
②这些动力中社会基本矛盾的动力也要依靠其他动力。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6.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