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教育学院61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

A. 《中庸》

B. 《礼记》

C. 《论语》

D. 《学记》

【答案】C

2. 古罗马教育家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是( )

A. 《雄辩术原理》

B. 《论雄辩家》

C. 《忏悔录》

D. 《论灵魂》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西塞罗的教育学著作的了解,算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也提醒了大家,著作一定记得准确。古罗马教育家西塞罗的教育学著作是《论雄辩家》; 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写的《雄辩术原理》也叫做《论演说家的教育》; 古罗马帝国后期神学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著作是《忏悔录》(卢梭的自传体小说也叫做《忏悔录》),《论灵魂》是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3.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答案】A

4.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

A. 教育与生活

B. 教育与经济

C. 教育与政治

D 教育与生产劳动

【答案】D

5. 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的出现。

A. 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答案】B

6.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 批判教育学

【答案】A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 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

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7. 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 )决定的。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发展水平

C. 文化传统

D. 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及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都会产生影响,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却是经济发展水平。

8.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 认知目的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考查。有意义接受理论也称为认知接受理论,它高度重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认为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则应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新的学习提供一个认知的组织框架,“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呈现现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理论和最近兴起的认知建构理论都不强调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

9. 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力一法上主要体现了( )。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 历史主义取向

【答案】B

【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己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可见,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都是追求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

10.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 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B. 发展学生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C.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D. 增强学生体质

【答案】D

二、辨析题

1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因为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