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运动训练大鼠停训28周后以及超微结构变化及NOS、VEGF、细胞凋亡的免疫组化研究

关键词:运动心脏,远期效应,超微结构,NOS,细胞凋亡

  摘要

近百年来,运动心脏的可复性及其与病理心脏的本质差异研究一直是运 动医学界的热点问题。就病理学定义而论,判断病理性与生理性改变的标准除了 所具有的临床表现外,其改变是否可逆,即是否具有可复性也是一项重要的判断 指标。多数学者认为,从运动心脏的诸多形态与机能改变特征及其可恢复性判断, 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重塑基本上属生理范畴,但是,一些运动员的临床 表现与心电图特征又无法仅用生理性或功能性改变来解释,尤其是运动性心率失 常现象和心肌组织的微损伤。有研究表明,不适当运动对心血管具有损害作用, 可造成心脏损害甚至碎死,亦会影响运动员今后的工作、生活。因此推测,早年 大强度或力竭性运动对心脏造成的微损伤及生物学变化可能不具可复性。本实验 拟从心脏超微结构入手,观察早年不同负荷运动大鼠停训28周后,大鼠心肌细 胞及心肌间质胶原的形态学变化;及观察分析某些免疫组化指标的变化,以期探 讨出不同运动负荷对大鼠的远期效应影响及不同运动负荷所致的运动心脏是否具 有可复性,为最终揭示运动心脏的本质提供实验依据;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 学依据。 3月龄SD大鼠(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管理中心提供)46只,体重248± 24g,国家标准啮齿类动物干燥饲料喂养,自由饮食,温度17 ℃ -23 ℃,湿度 40%-60%。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有氧训练组和大强度疲劳组,适应训练: 动物适应喂养一周后开始训练,采用递增强度的方式进行跑台运动,起始速度为 15m/min,时间为20min,运动负荷参考Bedford的研究进行(1979)。对照组:正常 笼内生活状态,不运动;有氧训练:每周训练5d,递增速度3 m/min、时间5 min, 运动至速度为20 m/min,时间为60 min后增加跑台坡度为5%;疲劳训练:每周训 练6d,递增速度3 m/min、时间5 min,运动至速度为35 m/min,时间为60±10 min 后增加跑台坡度为10%。整个训练过程可用电刺激来强迫大鼠进行跑台训练(电刺 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