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二) . 10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三) . 22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四) . 33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五) . 41

第 1 页,共 50 页

一、名词解释

1. 补偿性财政政策

【答案】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即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与以前的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有很大不同。平衡预算财政政策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它们的思想都强调财政收支的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

与之不同的是,补偿性财政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预算起初是盈余,政府可减少盈余甚至造成赤字,如起初是赤字,政府可允许有更大的赤字。总之,按这种思想,政府应当比关心预算平衡更关心经济。

2. 交易理论

【答案】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交易理论最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持有储蓄账户或国库券这类优于货币的资产,反而要持有通货与支票账户这类狭义货币。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采取了许多形式,这取决于如何把获得货币和进行交易的过程模型化。所有这些理论都假设,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人们通过权衡这些成本与收益来决定持有多少货币。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交易理论模型是鲍莫尔一托宾模型。

3. 经济增长黄金律

【答案】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上述结论可以用图来加以论证。如图所示,应选择k*,这时稳态的人均消费等于线段

率为n ,而曲线f (k )在k*处的斜率为,故有

第 2 页,共 50 页 的长度。可以看出,在k*处,曲线f (k )的切线的斜率与直线nk 的斜率应相等,由于直线nk 的斜。

图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4.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各金率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

5.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答案】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称为最终产品;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称为中间产品。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例如煤炭,卖给消费者家用时就是最终产品,卖给工业企业做燃料时则是中间产品。

6. 适应性预期

【答案】(1)适应性预期指各个主体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的误差来修正每一时期的预期。在t-1时期所做的对; 时期价格水平的适应性预期定义为

期值与实际值的差距,λ为调整系数,其中,为预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行调整的幅度。

(2)“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3)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

第 3 页,共 50 页

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二、简答题

7.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答案】(1)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了以下几个理论观点:

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而货币需求函数则表明,货币供给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在货币供求相均衡时,根据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 在短期仅仅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是不变的数量,于是货币供给量M 便是影响名义收入Y 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

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是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中的Y 与M 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V 在长期中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货币数量M 能影响的只能是价格P 以及由货币所表示的变量。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新货币数量论,货币流通速度v 在短期可以具有轻微变动的解释,以及货币主义从自然率假说出发,对货币政策在短期中的效应的考察都支持了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

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按照自然率假说,经济有趋向于自然率(即充分就业)的自行调节的机制。因此,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虽然各种随机扰动将使经济出现短期波动,但经济本身仍具有长期均衡的趋势。因此,如果国家干预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2)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根据其理论和对经验资料所做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①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在弗里德曼看来,以需求管理为宗旨的财政政策最终都是通

,私人投过货币量的扩张和收缩来实现其经济调节作用的,而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资会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减少,其后果往往是用非生产性的投资去代替生产性的投资,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此外,过度的政府开支也会带来通货膨胀。因此,财政政策不但无效,反而对经济有害。

②反对“斟酌使用”的(即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

③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胜任两项任务: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

第 4 页,共 5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