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复习题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网络监督

【答案】网络监督是一种新型的监督形式,它也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的。网络监督是通过网络的接触者或使用者在网络上进行报道、发帖等,对政府部门、个人等的相关行为或者是对相关事件进行检举、监督的一种形式,网络监督具有监督较为隐秘、监督范围宽泛、传播速度较快、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己经成为社会监督的有效形式之一。

2. 《万国公报》(上海)

【答案】《万国公报》是近代在上海最有影响的中文宗教性报刊。该刊的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担任主笔,以宣传宗教教义、联络教徒教友、报道教会活动为宗旨。1874年出至301期时更名为《万国公报》,读者对象扩大到官员、士大夫、商人等各界人士。内容方面,占主要篇幅的是中外新闻、西学知识、行情物价等商业信息,并增设论说,目的是为了影响和干预当时正在进行着的洋务运动。1883年,该刊因林乐知忙于他务停刊。1889年上海广学会恢复出版《万国公报》,改为月刊,仍由林乐知主编,李提摩太等参与编撰。该报复刊后明确把“开放”中国中上层人士的思想作为主要任务,大量发表涉及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问题的新闻和评论,大量介绍西学知识,逐渐引起社会注意。1894年维新思潮兴起后,该刊大谈变法革新,提出过许多建议和具体措施,产生了广泛影响。1907年因林乐知病逝停刊。

3. “天安门事件”

【答案】1976年春,以天安门为中心的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和抗议“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活动,声势越来越大。清明节的当天,到场群众达数十万人。4月5日,群众的悼念与抗议活动被镇压,史称“天安门事件”。事件过程是:1976年3月5日,上海《文汇报》发表《沈阳部队指战员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消息时,删去了按照周恩来总理题词写的一段话; 3月25日,该报发表《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消息时,出现“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的字句。愤怒的群众认为,这是把周恩来总理打成了“走资派”,纷纷写信、打电话向《文汇报》提出抗议与警告。京沪列车在南京站停靠时,车厢被写上要求清查《文汇报》的标语。在天安门广场贴出的诗文中,也有谴责《文汇报》的。以天安门为中心的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和抗议“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活动,声势很大,花圈、诗文、小字报铺天盖地。直至4月5口,群众悼念与抗议活动被镇压。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