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28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枚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换言之,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自弗瑞曼《战略管理一一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广泛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组织行为的一个既定理论框架,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2. 预算

【答案】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不预期结果的报表,是指企业或个人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亡{一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一种i! 一划技术,是未来某一个时期具体的、数字化的计划。把计划分解成以货币或其它数量单位的预算指标,要求各个部门的运作和开支在预算范围内。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技术,它把预算指标作为控制标准,用来衡量其计划的执行情况。预算使得计划的人、财、物等资源和任务分配变得容易,有利于授予下级适当的权力与责任。预算本身也是衡量绩效的标准,它是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编制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

3. 管理

【答案】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4. 管理幅度

【答案】(1)管理幅度的定义

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确定管理幅度的方法主要有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和变量依据法两种。

(2)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

①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②面对问题的种类。问题是复杂的、较困难的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时,则管理宽度不宜过大;

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下属人员相互沟通比较容易,对下属考核的制度较健全,则管理宽度可加大;

④授权。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可增大管理宽度。权责划分明确,也可增大管理宽度;

⑤计划。事前有良好的计划,可增大管理宽度;

⑥组织的稳定性。

5.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6. 评价中心

【答案】评价中心是近来新兴的一种选拔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人员甄选方法,采用情境性的测评方法对被试者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即测试人员根据职位需求设置各种不同的模拟工作场景,让候选人参与,并考察他们的实际行为表现,以此作为人员甄选的依据。采用的模拟情境测试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处理、演讲、角色扮演等。

二、简答题

7. 企业目标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目标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产品定位。具体内容如下:

(1)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的主要特征可用市场容量和市场交易便利程度两个指标描述。市场容量决定企业发展的可能边界,市场交易便利程度或市场交易成本反映市场交易的可实现程度。主要任务是进行市场容量分析和市场便利程序分析。

(2)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就是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主要任务是确定细分变量并细分市场,以及描述分结果。

(3)目标市场确定。主要任务是评价各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企业可从以下三个主要指标来评价细分市场:细分市场规模及其成长状况,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企业的目标和资源状况。

(4)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等。主要任务是为各细分市场确定可能的定位概念和产品定位选择。

8. 创新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的工作? 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

【答案】(1)成功的变革与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坚持不懈四个阶段: ①寻找机会

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不协调对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或造成了某种不利的威胁。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

②提出构想

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利用机会或将威胁转换成为机会,采用头脑风暴、德尔菲、畅谈会等方法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

③迅速行动

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提出的构想可能还不完善,甚至可能很不完善,但这种并非十全十美的构想必须立即付诸行动才有意义。“没有行动的思想会自生自灭”,这句话对于创新思想的实践尤为重要,一味追求完美,以减少受讥讽、被攻击的机会,就可能坐失良机,把创新的机会白白地送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地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

④坚持不懈

创新的过程是小断尝试、小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创新者在开始行动以后,为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便会前功尽弃。要在创新中坚持下去,创新者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心,有较强的忍耐力,能正确对待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败。

(2)进行有效的创新要求:

①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人员往往是保守的。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现有规章制度的守护神的角色。管理人员必须自觉地带头创新,并努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和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

②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有过”的新观念,使每一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使那些无创新欲望或有创新欲望却无创造行动、从而无所作为者感觉到在组织中无立身之处,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组织聘用自已的目的不是要自己简单地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也许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希望自己去探索新的方法,找出新的程序,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才有继续留在组织中的资格。

③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计划外占用,因此,创新要求织织的计划必须具有弹性。创新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把每个人的每个工作日都安排得非常紧凑,创新的许多机遇就很不可能发现,创新的构想也无条件产生; 创新需要尝试,而尝试需要物质条件和试验的场所。要求每个部门在任何时间都严格地制定和执行严密的计划,创新就会失去基地,而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