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801音乐学基础理论、和声作品分析、钢琴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萧友梅
【答案】萧友梅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且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编写了《普通乐学》等教材。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还涉猎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创作主要采用欧洲作曲技法,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等。
2. 黄自
【答案】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今上海市人),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 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3.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艺术教育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李叔同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并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4. 国乐改进社
【答案】国乐改进社是1927年由刘天华、郑颖荪等35人发起成立于北京的民族音乐社团,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了“借助西乐研究国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宏伟目标。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该社举办过多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演出,出版了10期《音乐杂志》,是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国乐社团。1932年刘天华去世后停止活动。
5. 《玫瑰三愿》
【答案】《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是黄自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为女高音的常演曲目。作品分两段,第一段以叙事性手法表现玫瑰花平静优雅的神态; 第二段展示其人格化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对生活的幢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语言丰富,形式严谨,笔调洗炼,风格清淡典雅而又富有内在激情,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文化精神。此曲
6. 《台湾舞曲》
【答案】《台湾舞曲》是江文也在日本创作的一首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作曲技术及配器手法受到20世纪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使得作品具有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风韵,并且借鉴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处理民族音乐素材的新观念。旋律风格以表现台湾民间音乐韵味为主,也部分地具有日本音乐的调式特征。作品充满幻想性,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缅怀。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体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
二、选择题
7. ( )与曾孝谷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A. 李叔同
B. 沈心工
C. 曾志忞
D. 蔡元培
【答案】A
【解析】春柳社,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息霜)、曾孝谷等组建于日本东京,以研究各种文艺为目的,并最先建立了演艺部。
8. 我国民族乐器笙属于( )类气鸣乐器。
A. 哨嘴
B. 簧管
C. 拉管
D. 闭管
【答案】B
【解析】我国的民族乐器笙以及芦笙,其发声原理是以簧片振动激起的管腔共鸣,属于簧管类气鸣乐器。
9. ( )享有“百戏之祖”“百戏之乳”的美誉,它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贡献,意思是说,凡其后来的剧种,鲜有不受其哺育和滋养的。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其优雅、圆润、婉转的“水磨调”唱腔深深地打动着所有的观众。
A. 昆曲
B. 越剧
C. 京剧
D. 汉剧
【答案】A
【解析】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自明代中叶起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乳”。
10.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音乐讲习会是由( )发起组织的。
A. 曾志忞
B. 李叔同
C. 沈心工
D. 高寿田
【答案】C
【解析】沈心工组织中国留学生成立了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音乐讲习会”。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 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11.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有两首分别是男声独唱和女声独唱,它们是( )。
A. 黄河船夫曲、黄河怨
B. 黄河颂、黄水谣
C. 黄河船夫曲、黄水谣
D. 黄河颂、黄河怨
【答案】D
【解析】《黄河大合唱》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是冼星海最杰出的、影响最人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将它们全部串联了起来。其中《黄河颂》由男声独唱,《黄河怨》由女声独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