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操作系统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保存现场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 )。
A. 通用寄存器
B. 堆栈
C. 存储器
D. 外存
【答案】B
2.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目的是( )。
A. 提高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能
B. 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C. 降低用户作业的周转时间
D. 减少用户作业的等待时间
【答案】B
【解析】在批处理系统中,操作人员将作业成批地装入计算机中,由操作系统在计算机某个特定区域(一般称为输入井)将其组织好并按一定的算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业,将其调入内存使其运行。运行结束后,把结果放入“输出井”,由计算机统一输出后,交给用户。批处理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系统吞吐量大、资源利用率高。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交互能力比较差、作业周转时间长。
3. 文件的二级目录结构由( )和( )组成。
A. 根目录
B. 子目录
C. 主文件目录
D. 用户文件目录
E. 当前目录
【答案】CD
【解析】文件的二级目录结构是由主文件目录和用户文件目录组成的,主文件目录包括用户名和对应用户文件目录的首地址,而用户文件目录包含对应用户的目录结构。
4. 若某单处理机多进程系统中有多个就绪进程,则下列关于处理机调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进程结束时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B. 创建新进程后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C. 在进程处于临界区时不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D. 在系统调用完成并返回用户态时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答案】C
【解析】首先要注意本题选的是错误项,看题一定要仔细。其次要注意本题选项的说法,例如A 项“在进程结束时能进行处理机调度”,而不是“必须进行调度”或“只能在此时进行调度”,因此A 项的含义仅仅是此处可以调度,并非一定要调度或者只能此时调度,类似的B 项、D 项也是如此。这也是容易判断出错的一个地方。
接下来分析选项,A 项是进程结束时可以进行处理机调度,明显是正确的。一个进程结束后,进程撤销,处理机此时应当处理下一个进程了,因此会出现处理机调度,A 项正确。
B 项中关键词为“创建新进程后”。在创建新进程后,会将新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中等待调度执行,接下来会发生如下几种情况:(1)处理机继续执行当前任务;(2)该新建进程比较紧急,处理机暂停当前活动转而调度执行该进程(系统为可抢占调度策略)。因此,当紧急任务进入就绪状态时,可能会发生处理机调度,B 项也正确。
C 项的关键词是“在临界区”和“不能”。进程在临界区时是不允许其他相关进程进入临界区的,因为当前进程正在访问临界资源,其他进程无法访问。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系统中还存在着与这类进程无关的其他进程,其
他进程的执行并不会受到这类进程是否处于临界区的影响。系统可以暂停该进程的执行,先去处理其他与之无关的紧急任务,处理完后再返回来继续执行剩余的临界区代码。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生处理机调度(因为处理机干别的去了),因此当进程处于临界区时,也可能会发生处理机调度,C 项错误。
D 项很简单。系统调用结束之后返回正常执行的过程中,此时肯定可以进行处理机调度切换执行其他的进程,因此D 项正确。
5. 在UNIX 系统中,目录结构采用( )。
A. 单级目录结构
B. 二级目录结构
C. 单纯树形目录结构
D. 带链接树形目录结构
【答案】D
二、综合应用题
6. 试说明增量式索引组织方式。
【答案】(1)为了能较全面地照顾到小、中、大及特大型作业,可以采取多种组织方式来构成文件的物理结构。如果盘块的大小为1KB 或4KB , 对于小文件(如)而言,最多只会占用10个盘块,为了能提高对数量众多的小型作业的访问速度,最好能将它们的每一个盘块地址都直接放入文件控制块FCB (或索引结点)中,这样就可以直接从FCB 中获得该文件的盘块地址。
—般把这种寻址方式又称为直接寻址。(2)对于中等文件(如可以采用
单级索引组织方式。此时为获得该文件的盘块地址,只需先从FCB 中找到该文件的索引表,从中便可获得,可将它称为一次间址;对于大型和特大型文件,可以采用两级和三级索引组织方式,或称为二次问址和三次间址。
(3)增量式索引组织方式,就是基于上述的基本思想来组织的,它既采用了直接寻址方式,又采用了单级和多级索引组织方式(间接寻址)。通常又可将这种组织方式称为混合组织方式。在UNIX 系统中所采用的就是这种组织方式。
7. 试说明在请求分页系统中页面的调入过程。
【答案】(1)每当程序所要访问的页面未在内存时(存在位为“0”),便向CPU 发出一缺页中断,中断处理程序首先保留CPU 环境,分析中断原因后转入缺页中断处理程序。
(2)缺页中断处理程序通过查找页表得到该页在外存的物理块后,如果此时内存能容纳新页,则启动磁盘1/0, 将所缺之页调入内存,然后修改页表。
(3)如果内存已满,则须先按照某种置换算法,从内存中选出一页准备换出;如果该页未被修改过(修改位为“0”),可不必将该页写回磁盘;但如果此页已被修改(修改位为“1”),则必须将它写回磁盘,然后再把所缺的页调入内存,并修改页表中的相应表项,置其存在位为“1”,并将此页表项写入快表中。
(4)在缺页调入内存后,利用修改后的页表形成所要访问数据的物理地址,再去访问内存数据。整个页面的调入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
8. 何谓固定分配局部置换和可变分配全局置换的内存分配策略?
【答案】(1)固定分配局部置换
①固定分配
是指为每个进程分配一组固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②局部置换
是指如果进程在运行中发现缺页,则只能从分配给该进程的n 个页面中选出一页换出,然后再调入一页,以保证分配给该进程的内存空间不变。采用该策略时,为每个进程分配多少物理块是根据进程类型(交互型或批处理型等)或根据程序员、程序管理员的建议来确定的。
(2)可变分配全局置换
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