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文学院614文学综合(含文学理论、中外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汤显祖戏剧《邯郸记》的情节来源于唐代传奇小说《_______》。

【答案】枕中记

【解析】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艺术成就仅次于《牡丹亭》的剧作是《邯郸记》。全剧30折,本事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

2. 乱入池中看不见,_______。

【答案】闻歌始觉有人来

【解析】出自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未见人影只听到歌声。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 大历十才子中的“钱刘”分别指钱起和_______。

【答案】刘长卿

【解析】大历十才子中,钱起被公认为是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4. 刘勰《文心雕龙》评_______为“五言之冠冕”。

【答案】《古诗十九首》

【解析】《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锺嵘《诗品》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5. 常州词派由张惠言开山,至_______发扬光大,蔚为宗派。

【答案】周济

【解析】嘉庆初年,浙派的词人更是专在声律格调上著力,流弊益甚,常州词人张惠言欲挽此颓风,大声疾呼词与《风》《骚》同科,应该强调比兴寄托,反琐屑饤饾之习,攻无病呻吟之作。一时和者颇多,蔚然成风,遂有常州词派的兴起,后经周济的推阐、发展,理论更趋完善 ,所倡导的主张更加切合当时内忧外患、社会急速变化的历史要求,其影响直至清末不衰。

6. 赵翼、蒋士铨与_______并称“乾隆三大家”。

【答案】袁枚

【解析】清代中叶,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袁枚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成了性灵派。

7. 归有光《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答案】项脊轩志

【解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相关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8. 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长于骄文,一时齐名,号称“_______”。

【答案】二十六体

【解析】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骄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骄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不少作品无异于文字游戏。

9. “一祖三宗”之说最早见于方回的《_______》一书。

【答案】瀛奎律髓

【解析】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最早见于方回著的《瀛奎律髓》。“一祖三宗”指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10.“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

【答案】陶渊明

【解析】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11.后秦时期,_______率弟子,译出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

【答案】坞摩罗什

【解析】坞摩罗什,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博通大乘小乘。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

12._______,松柏有本性。

【答案】岂不罹凝寒

【解析】出自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祯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刘祯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13.“谴责小说”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_______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

【答案】鲁迅

【解析】“谴责小说”的概念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其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14.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_______。

【答案】诸子散文

【解析】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柯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15.清初拟话本小说最有特色的是李渔的《_______》和《十二楼》。

【答案】无声戏

【解析】《无声戏》《十二楼》是李渔自兰溪移家杭州后数年间作成并刊行的作品,其中《无声戏》分内外两集,共18篇。

二、简答题

16.简析“盛唐气象”成因。

【答案】“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盛唐气象”的成因主要有:

(1)从客观条件来说,唐代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

唐代曾经是我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等,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一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戮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这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2)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己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迅速发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将要影响我国千余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己经呼之欲出。原有的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我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做好了一切准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唐人创造了全面繁荣的一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