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67分析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以下方法中, 可以通过改变pH 值来使与离子交换剂结合的各个组分被洗脱下来的是( )。.

A. 在使用阴离子交换剂时,pH 值是从低到高洗脱

B. 在使用阳离子交换剂时,pH 值是从低到高洗脱

C. 在使用阳离子交换剂时,pH 值是从高到低洗脱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B

2. 用B. 铂电极

C. 铂电极加

D. 氟电极

【答案】B

3. 要测定水中

( )。

A. 于酸性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然后调节PH=10氨性溶液

B. 在加入三乙醇胺时,不需考虑溶液的酸碱性

C. 在酸性溶液中加入氰化钾,然后调节pH=10

D. 在pH=10的氨性溶液中直接加入三乙醇胺

【答案】A

4. 用EDTA 滴定

A. 加NaOH

B. 加抗坏血酸

C. 加三乙醇胺

D. 加氰化钾

【答案】B

时,消除干扰宜采用( )。 的含量,以下能消除少量干扰的几种方法中,其中正确的是溶液 溶液电位滴定溶液时,可选用的指示电极为( )。 A. 硫酸根电极

5. 在pH=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

计量点时,pY 是( )。

A.6.8

B.7.2

C.10.0

D.13.2

【答案】A

6. 在的高分辨NMR 谱上,

A. 四重峰

B. 七重峰

C. 六重峰

D. 三重峰

【答案】B 【解析】上质子相邻C 上有6个磁等价核,因此

7. 络合滴定法测定铜锌合金中铜时,往往用KCN 掩蔽

A.pH <3

B.3<pH<7

C.pH >8

D.7<pH <8

【答案】C

8.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

A. —个元素的“最后线”就是这个元素的“最灵敏线” 的EDTA 滴定同浓度的 ,化学上质子的吸收峰分裂为( )。 上质子峰分裂为七重峰。 ,应在( )条件下使用KCN 。

B. —个元素的“最后线”往往是这个元素的“最灵敏线”,但不一定是“最强线”

C.“最后线”就是这个元素的“最强线”,也就是“最灵敏线”

D.“最灵敏线”就是“最强线”

【答案】B

【解析】当浓度比较大时,谱线会产生自吸甚至自蚀现象,“最灵敏线”就不一定是“最强线”。

9. 已知

( )。

A.

B.

C.

D.

【答案】B

的则在pH=7.0时,溶液中等于

10.,则0.l0mol/L共轭碱NaB 溶液的pH 是 己知0.l0mol/L—元弱酸HB 溶液的PH=3.5( )。

A.10.5

B.10.0

C.9.0

D.9.5

【答案】D

二、填空题

11.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常形成_____关系。

【答案】镜像对称

12.铬酸钾法测定

【答案】高 含量时,若pH>7.5,会引起_____的形成,使测定结果偏_____。

13.二氧化碳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4, 但其红外谱图上只有两个振动吸收峰,是由于和_____。

【答案】二氧化碳分子对称伸缩振动是红外非活性的;面外和面内弯曲振动频率相同而发生简并

14.在一组平行测定的数据中,把平均偏差与标准偏差相比,_____更能反映较大偏差。

【答案】标准偏差

15.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_____变化的称为_____,相反则称为_____,一般来说,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_____。

【答案】偶极矩;红外活性振动;红外非活性振动;有吸收峰

16.分析化学是研宄物质_____的分析方法及有关原理的学科. 主要分为_____分析和_____分析两部分。

【答案】组成;定性;定量

17.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研宄与分析的主要对象是_____一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其式量F 间的关系为______, 值大小可以用来表征_____和评价_____。

【答案】含有共轭体系的;无关;分子吸光能力的大小;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解析】饱和或含孤立双键的化合物产生的吸收带波长绝大部分小于200mn ,处于真空紫外区,不为通常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所检测,所以紫外、可贝吸收光谱分析法主要研宄含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摩尔吸光系数值,因为已指定浓度为析时灵敏度越高。

是指浓度为光程为Ion 时物质在某一波长的吸光度所以与式量无关。越大,说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大,定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