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激光快速成形TC17钛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关键词:激光快速成形;TC17钛合金;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特征;力学性能

  摘要



 

        TC17钛合金的名义成分为Ti-5Al-2Sn-2Zr-4Mo-4Cr,是一种富β稳定元素的两相钛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淬透性、疲劳性能、断裂韧性以及热稳定性,综合性能良好,常用作发动机风扇、压气机盘件等关键零件。然而由于钛合金变形抗力大、切削加工工艺性能差,采用传统锻造+机械加工方法制造大型复杂钛合金构件周期长、成本高、制造难度大。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是一种以金属粉末为原材料,通过高能激光束对金属原材料的逐层熔化堆积,直接由零件CAD模型一步完成全致密、高性能、大型复杂金属零件的“近终成形”制造技术,具有成本低、加工周期短和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等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激光快速成形TC17钛合金具有与锻件TC17钛合金不同的显微组织,锻件TC17常用的热处理制度不能直接适用于激光成形TC17钛合金,作为改善其组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热处理工艺需要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利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备成形TC17钛合金板状试验料,分析激光沉积态TC17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形成机理,重点研究预处理退火、固溶以及时效处理中温度及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断裂机理,结果表明:

        (1)激光快速成形TC17钛合金具有独特的组织特征,本实验中将试样板顶部5mm厚的耐蚀性较差的若干沉积层定义为“非稳态区”,其显微组织为细小针状的亚稳定组织,其余部分沉积层定义为“稳态区”,显微组织为细小的网篮组织;将仅存在于“稳态区”、由于熔池对已沉积层的循环热影响而形成的约500μm宽的条带特征定义为“热影响条带”,将存在于“非稳态区”及“稳态区”中、由于熔池对固液界面处基体的强烈作用而形成的约50μm宽的条带特征定义为“层间条带”,层间条带可反映熔池的形貌;在相邻熔池搭接(重叠)部位常形成柱状晶形貌,在熔池的中心部位常形成等轴晶形貌。

        (2)激光快速成形TC17沉积态试样具有高强度低塑性的特性,拉伸断口在柱状晶区域表现为穿晶断裂而在等轴晶区域表现为沿晶断裂,沿晶断裂可能是由于晶界处连续的晶界α相导致。两相区预处理退火+固溶时效处理可显著调节激光快速成形TC17钛合金的显微组织。预处理温度升高、冷却速度增大可减小初生α相的长径比,固溶温度升高、固溶冷却速度增大可降低初生α相的体积分数,而升高时效温度可增大次生α相的片层厚度。增加初生α相长径比、次生α相体积分数可使材料强度上升而塑性下降、增大次生α相片层厚度可使塑性上升而强度降低。然而两相区预处理退火+固溶时效处理无法消除粗大连续的晶界α相,断裂模式没有明显改变。

        (3)通过单相区预处理使晶界α相与晶内α相在固溶阶段同时形核长大,从而避免形成连续的晶界α相且使其两侧初生α相与次生α相分布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沿晶断裂倾向,将激光快速成形TC17钛合金的沿晶断裂转变为穿晶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