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学(医学高级)题库>诊断学基础题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某女性患者3年前诊断为SLE,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衄、月经过多现象,检查结果为血小板66×109/L,APTT90s(正常对照39s);PTl7s(13s);与正常入血浆混合后上述两个实验结果不变。TT20s(正常对照17s);纤维蛋白原定量为2g/L。

病人体内游离肝素时间为TT25s,甲苯胺蓝中和后TT24s,其出血原因可排除()

A . A.肝素类抗凝物质过多
B . B.狼疮样抗凝物质过多
C . C.因子Ⅹ功能障碍
D . 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E . E.维生素K缺乏症

板蓝根可用于治疗()。 外感发热。 瘟毒发斑。 咽喉肿痛。 痄腮。 丹毒。 以下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不包括哪项() 耳痛流脓。 咳嗽气急。 头痛呕吐。 胸骨压痛。 全身淋巴结不肿大。 甲型H1N1流感主要传染源是() 甲型H1N1流感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 禽类。 猪。 马。 以下关于小儿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霍奇金淋巴瘤Ⅰ期、Ⅱ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为辅。 霍奇金淋巴瘤Ⅲ期、Ⅳ期以化疗为主,结合放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一般持续1.5~2年,合并白血病者延至3年或更长。 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可以选择性应用。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外科名医是() 医竘。 华佗。 医旬。 危亦林。 陈司成。

某女性患者3年前诊断为SLE,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衄、月经过多现象,检查结果为血小板66×109/L,APTT90s(正常对照39s);PTl7s(13s);与正常入血浆混合后上述两个实验结果不变。TT20s(正常对照17s);纤维蛋白原定量为2g/L。

病人体内游离肝素时间为TT25s,甲苯胺蓝中和后TT24s,其出血原因可排除()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